还
杜
叔
高
诗
卷
送
酒
三
衢
三
杜
人
能
说
,
我
亦
曾
窥
仲
叔
间
。
软
语
接
来
真
有
味
,
好
诗
吟
到
祇
如
閒
。
名
场
偪
仄
云
垂
翅
,
泽
国
冥
濛
雨
蔽
山
。
不
有
客
楼
何
地
著
,
可
无
尊
酒
破
天
悭
。
写景抒情
怀古赠别
赞颂友情
写雨
写山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许及之作,名为《还杜叔高诗卷送酒》。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杜叔高的交往情谊,以及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首联“三衢三杜人能说,我亦曾窥仲叔间”,点明了与杜叔高的深厚友谊,仿佛在说,三衢之地的人们都能谈论杜家之事,而自己也曾深入杜家的家族生活之中,流露出对杜家的亲近感和了解。颔联“软语接来真有味,好诗吟到祇如閒”,描述了与杜叔高交流时的温馨场景,通过“软语”和“好诗”的细节,展现了两人之间情感的细腻与和谐,仿佛在品茗赏诗中,时间也变得悠长而自在。颈联“名场偪仄云垂翅,泽国冥濛雨蔽山”,转而描绘了官场的压抑与束缚,以及自然界的朦胧景象,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社会的些许不满。尾联“不有客楼何地著,可无尊酒破天悭”,则表达了对友情与美酒的珍视,以及对相聚时光的珍惜。即使没有专门的客楼,只要有朋友相伴,有美酒相佐,就能打破天地间的隔阂,享受难得的欢聚时刻。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与友人交往的细腻描绘和对诗歌艺术的深情赞颂,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和艺术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猜您喜欢
泊金山寺二首十月将趋行在(其一)
明·王守仁
但过金山便一登,鸣钟出迓每劳僧。云涛石壁深龙窟,风雨楼台迥佛灯。难后诗怀全欲减,酒边孤兴尚堪凭。岩梯未用妨苔滑,曾踏天峰雪栈冰。
登煎茶岭绝顶云中遇雨(其一)
清·张问陶
云外疑无雨,肩舆出万山。那知披叆叇,犹自听潺湲。衣冷龙腥逼,梯危石骨顽。风雷不惊客,浩荡起眉间。
次儿辈戏商卿设醴韵二首(其二)
宋·陈造
将命长须脚未移,联翩客马已来齐。菊花旋采浮云液,罗幕宽围护麝脐。醉里有诗皆虎凤,区中无物不虫鸡。主宾等是龙津客,未分金鳞卧瓮齑。
避地惠阳鼓峰用徐心远韵
宋·赵必?
收拾当年破敕黄,山中蕙帐梦魂香。风供松叶暖茶灶,云卧茆窗冻笔床。一雨鸣蛙乱深夜,数声啼鸟怨斜阳。风尘浩荡愁如海,怎得中山醉酒方。
乙酉九月从李元甫宫谕再登峄山
明·于慎行
旧隐名峰岱岳前,重扶秋雨上层颠。阴厓尚驻千春草,险磴争飞万木烟。河势遥分双白练,山形近作九青莲。狂来欲问巴渝客,得似华阳几洞天。
梧州杂诗(其六)
清·钱澄之
遽有苍梧幸,凄凉别小楼。喜无游宦橐,得上舍人舟。失伴声相识,饱帆夜未收。暗中勤借问,车驾在前头。
明山楼即事
宋·吴惟信
城高楼又阔,不与别楼同。对此山千叠,陶然圣一中。秋声争起树,野色半沉空。后有登临约,留题愧未工。
秃山
宋·王安石
吏役沧海上,瞻山一停舟。怪此秃谁使,乡人语其由。一狙山上鸣,一狙从之游。相匹乃生子,子众孙还稠。山中草木盛,根实始易求。攀挽上极高,屈曲亦穷幽。众狙各丰肥,山乃尽侵牟。攘.....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