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哲理
炼丹
炼制珍宝

译文

白话译文:我只把戊己当做炼丹的炉子,炼制出了红色的药丸,这些药丸化成了如玉一般细腻的酥状物。
白话译文:静静地用火候守护三百天,最终炼成了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炼丹家通过长时间的辛勤劳作,最终成功炼制出一颗珍贵的夜明珠。从中可以感受到炼丹家的执着与精湛工艺,以及对道术追求的深刻体现。"祇将戊己作丹炉,炼得红丸化玉酥"两句,通过描述使用特定的材料和方法构建丹炉,并最终获得了如同美味佳肴般的精华,展现了古人对道家金丹之术的崇尚与追求。"漫守火爻三百日,产成一颗夜明珠"则进一步强调了炼丹过程的艰辛和长久,以及最终所获得宝物的珍贵。这不仅是对技术层面上的成功,更是在精神层面上对永恒与纯净追求的一种象征。整首诗通过对炼丹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自然、生命和宇宙秩序的深邃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白玉蟾在文学创作上的高超技艺。

白玉蟾

1200首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猜您喜欢

金丹诗诀(其四十三)
宋·陈楠
夫鍊还丹先养铅,龟蛇一气产先天。虚心实腹方和合,结就灵砂一粒圆。
金液还丹歌(其三)
唐·元阳子
神水华池世所稀,流传不许俗人知。还将世上凡铅汞,相似令教人不疑。
临江仙
元·牧常晁
打破这阳炉阴鼎,跃番黑汞红铅。龟蛇龙虎总虚言。六根并四大,阴物一齐捐。有个天然真一种,非心非肾非玄。不容口意识情传。修丹如此到,可谓大罗仙。
七言(其四十三)
唐·吕岩
三千馀法论修行,第一烧丹路最亲。须是坎男端的物,取他离女自然珍。烹成不死砂中汞,结出长生水里银。九转九还功若就,定将衰老返长春。
金丹诗诀(其八十八)
宋·陈楠
坎男离女往乾天,买药烧丹不用钱。偃月炉中烹造化,一些妙药要真铅。
无俗念·火候不正
元·王吉昌
周天火候,要升沉飞伏,无差无错。气运前升穿绛阙,透上九天熏烙。两目难开,终为大患,急急须臾拨。迁延岁月,变成魔境沦落。六神失御猖狂,三尸放荡,五贼俱成恶。要镇炎炎归玉路,.....
百字令·道宗
元·王玠
修真立鼎,炼金丹、只用三般灵药。冬至阳生忙下手,采取也须斟酌。抽坎填离,流精进火,正轴旋匡廓。赤子乘龙,一时骑上南岳。乾宫交姤归来,虎龙降伏,夫妇同欢乐。巽户双开大火然,.....
金丹诗诀(其七)
宋·陈楠
鍊成玉液玉神丹,擒制龟蛇顷刻间。已是中成消息处,玉炉养火莫教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