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月光写景
酒宴写景
逸气抒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赏月饮酒的画面,诗人在清凉的月色中与朋友畅谈,享受着闲适自得的氛围。开篇“美景赏心相值难”表达了难以用言语来衡量这种美好景致带来的内心愉悦。“良宵四座尽儒冠”则描绘出一群文士雅集的情形,他们在这美好的夜晚聚首,共同享受着月色的宁静与美丽。“月华过冷衣襟润”写出了月光的清凉,如同细雨般沾湿了衣襟,让人感受到一种凉爽而又不失温润的感觉。“酒力易消樽俎寒”则透露出饮酒时的情景,酒杯中的酒似乎因为夜晚的凉意而容易被消耗掉,而酒具也因为空气的冷却而显得冰凉。“自有笑谈供逸气”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们在这宁静的夜晚,以轻松愉快的话语作为享受闲适时光的伴奏,不需要音乐就能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快乐。“不须丝竹借馀欢”强调了这种快乐是自发的,自然而然,不需要依赖于琴瑟之声。“坊楼五鼓欲催曙”则描绘出时间流逝,夜已深,城市中的钟鼓即将敲响,宣告着黎明的到来。“桂影长先高兴阑”最后一句,通过桂花的影子映在围栏上,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之情。

司马光

1260首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