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下
小
饮
美
景
赏
心
相
值
难
,
良
宵
四
座
尽
儒
冠
。
月
华
过
冷
衣
襟
润
,
酒
力
易
消
樽
俎
寒
。
自
有
笑
谈
供
逸
气
,
不
须
丝
竹
借
馀
欢
。
坊
楼
五
鼓
欲
催
曙
,
桂
影
长
先
高
兴
阑
。
写景抒情
月光写景
酒宴写景
逸气抒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赏月饮酒的画面,诗人在清凉的月色中与朋友畅谈,享受着闲适自得的氛围。开篇“美景赏心相值难”表达了难以用言语来衡量这种美好景致带来的内心愉悦。“良宵四座尽儒冠”则描绘出一群文士雅集的情形,他们在这美好的夜晚聚首,共同享受着月色的宁静与美丽。“月华过冷衣襟润”写出了月光的清凉,如同细雨般沾湿了衣襟,让人感受到一种凉爽而又不失温润的感觉。“酒力易消樽俎寒”则透露出饮酒时的情景,酒杯中的酒似乎因为夜晚的凉意而容易被消耗掉,而酒具也因为空气的冷却而显得冰凉。“自有笑谈供逸气”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们在这宁静的夜晚,以轻松愉快的话语作为享受闲适时光的伴奏,不需要音乐就能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快乐。“不须丝竹借馀欢”强调了这种快乐是自发的,自然而然,不需要依赖于琴瑟之声。“坊楼五鼓欲催曙”则描绘出时间流逝,夜已深,城市中的钟鼓即将敲响,宣告着黎明的到来。“桂影长先高兴阑”最后一句,通过桂花的影子映在围栏上,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之情。
司马光
1260首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猜您喜欢
夜坐
明·董纪
金鸭香残犹有烬,银台烛灭仅留心。夜深月到蔷薇架,斜送窗间一角阴。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
唐·刘禹锡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不寐
明·张琦(君玉)
裹衲孤眠何处村,夜深吠犬若黄昏。吟怀欲出寻僧去,寒月斜光未过门。
凉夜
明·高启
一声远笛数声砧,月满江城夜正深。坐据胡床爱凉思,空阶移尽桂花阴。
厢房夜宿同助教费良弼赋
明·陈琏
六堂寂寂夜将分,睡鸭烟消换宿薰。月照小窗清似水,匡床对坐好论文。
月夜怀十五友,并引(其九)陈敬初兄弟
元·郑元祐
阖闾城里寄闲身,四壁秋蛩语近人。何异京华旧时月?清光且照白头亲。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其三十九)
唐·曹唐
旸谷先生下宴时,月光初冷紫琼枝。凄清金石揭天地,事在世间人不知。
玉山李道会颜则求着福庆观记以黄谷二十六咏见示用韵以寄(其十七)
明·郑真
阵阵寒香挂殿秋,散花天女玉搔头。月中欲乞嫦娥药,笑倚西风百尺楼。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