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咏物
抒情
哲理
人生感慨
情感
月光赞美
时间感怀
秋天

译文

太阳落下,红尘中的喧嚣也平息了,玉镜般的月亮飞上天空,天地间一片洁白。
婵娟(指明月)先在哪里出现呢?它在齐云般的天空中高飞百尺,显出无限的魅力。
清澈的光芒无私地照亮了整个世界,抬眼望去,千里的光明永远存在。
主人想独占四季的秋意,夜夜都掀起窗帘,等待着明月的到来。
人的一生中能见到几次圆月呢?尽管如今的人与昔日的人不同,但我们都共享着同一个月亮。
人们常在梦中迷失,月亮却时而晦暗时而明亮,这种自然与人生的相互摩擦是永远不会停歇的。
倚着栏杆清啸一声,喝酒的时候别耽误了时间,因为铜壶(可能是指计时的铜壶)提醒我们,时间过得很快,月亮的旋转也会停止。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许谦的《题延月楼》描绘了延月楼的壮丽景象与诗人对月光的深刻感悟。诗中以“崦嵫税驾红尘息,玉镜飞空天地白”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清冷而纯净的世界,仿佛一轮明月从天际升起,照亮了整个天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下来,“婵娟先得何处多,齐云晕翥高百尺”两句,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赞美了月亮的美丽与高远,如同仙女般在云端翱翔,其光芒甚至能照亮百尺之高,展现出月光的非凡魅力。“清光无私照寰海,举头千里明长在”进一步强调了月光的普照无垠,无论身处何方,抬头就能看见那永恒不变的光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宇宙真理的追求。“主人欲擅四时秋,夜夜掀帘为延待”则通过想象中的主人,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期待,每到夜晚便掀起窗帘,迎接月光的到来,仿佛在与月光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最后,“人生见月几圆缺,今昔人殊同此月。人迷梦觉月晦明,终古相摩宁暂歇”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月光的恒久不变,月有圆缺,人世变迁,但月光始终如一,提醒人们在变幻莫测的人生中寻找不变的真理。诗人借月光的永恒,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倚阑清啸酒莫迟,铜壶催晓轮易敧”则是诗人在月光下饮酒赋诗的情景描写,他倚靠栏杆,清啸吟唱,似乎在与月光共舞,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铜壶滴答声中,天色渐明,美好的夜晚即将过去,但心中的那份诗意与对月光的敬仰却永存不息。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许谦

69首
幼孤,力学。从金履祥学,尽得其奥。教授乡里,不应辟举。居东阳八华山,学者争往从之。四方之士,以不及门为耻。或访以典礼政事,闻者无不厌服。卒谥文懿。有《读书传丛说》、《诗名物钞》、《白云集》等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