軿
绿
写景
七夕节
咏物
抒情
夏天
月色
花信
节庆宴请
山水
赠答谢

译文

昨天晚上,天上的织女星乘坐着翠绿的车辆,她的余光还照耀着大河和天津。
庆幸大暑的酷热过去,更感激诸位君子以主人的身份相待。
庭院里的桂花散发出迷人的香气,似乎在传递某种信息,盆中的荷花迎着露水,绿叶始终保持新鲜。
浮云被扫走,天空一片明净,人们仰头争看那半轮明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夜聚会图景。开篇“昨夜天孙拥翠軿,馀光犹此照河津”两句,通过对星辰之美的描写,为整首诗设定了一个梦幻而又宁静的氛围。“天孙”指的是织女星,“翠軿”则是其座驾,意象丰富,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接着,“且欣大暑去酷吏,更辱诸君为主人”表明诗人对朋友们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大暑过后天气逐渐凉爽,诗人邀请朋友们聚会,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庭桂酿花香有信,盆荷迎露绿长新”两句,通过桂花和荷花的形象,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夏夜园林景色。诗人用“信”字形容桂花之香,传递了一种稳重而又持久的情感。而盆中之荷,不仅迎接露水,更显现出一种长存不衰的生命力。最后,“浮云扫尽天无滓,仰面争看月半轮”两句,则描写了诗人与朋友们共同仰望夜空的情景。天边没有一丝云彩,清澈见底,而众人竞相抬头,欣赏那挂在空中的半个明月。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蕴含着人们对于纯净、和谐境界的向往。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画面构造,展现了诗人在七夕节过后一天与友人共度良宵时的愉悦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之情。

朱翌

359首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政和八年,同上舍出身。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满江红·江村夏咏十首(其四)
清·陈维崧
碧浪初圆,凭水阁、脱巾独立。谁作伴、数竿篱竹,一瓯茗汁。似有声来茶硙转,断无人处村舂急。正日长、拨闷枕书眠,斜川集。槿花上,珠堪吸。豆花底,凉堪裛。看瀰茫一派,雨蓑烟笠。.....
泊云安下大风骤雨作柏梁体一篇
宋·邵博
晴空赤日飞丹霞,扁舟春热汗且呀。寒温之候无乃差,朝犹挟纩莫著纱。祝融暴横势莫加,骤将炎赫移韶华。东皇游冶穷豪奢,未终节序还其家。忽惊猛吹扬白沙,烟云四起相邀遮。空中轣辘鸣.....
独坐七首(其四)
明·黄衷
群山犹未解征鞍,鼓角萧萧六月寒。自笑幽人幽兴别,绕篱开遍紫鸡冠。
潼川夏日游琴泉寺同遂宁李明府作
清·张问陶
人天无故物,萧寺亦更名。留佛看今古,笼诗写性情。花繁迷碣影,山静觉琴声。笑谢同游客,观空句又成。
离岐下题西湖
唐·吴融
送夏迎秋几醉来,不堪行色被蝉催。身随渭水看归远,梦挂秦云约自回。雨细若为抛钓艇,月明谁复上歌台。千波万浪西风急,更为红蕖把一杯。
扫花游/扫地游(其四)绿阴
宋·王沂孙
满庭嫩碧,渐密叶迷窗,乱枝交路。断红甚处。但匆匆换得,翠痕无数。暗影沈沈,静锁清和院宇。试凝伫。怕一点旧香,犹在幽树。浓阴知几许。且拂簟清眠,引筇闲步。杜郎老去。算寻芳较.....
雨中渡扬子江见海怪出没
元·尹廷高
吴头楚尾天一隅,长江浩淼云模糊。中流风急浪花涌,船头黄帽惊相呼。蜿蜒海怪互出没,踊跃与我为先驱。神闲意定若无见,自笑胆气由来粗。江神雅识诗客意,故尔献状聊相娱。岸旁青帘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