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
励志
友情
秋节
写物
丹青
惜时

译文

一年来我计划要做什么呢?结果却一事无成,只留下了一首诗。
我懒得去问那些隐士行藏的秘密,只希望在生死之际遇到像秦医那样的名医。
画虎的技巧我虽尽力而为却感到笨拙,精巧的工艺品也因工匠的迟缓而难以完成。
这一天我遇到了知音的人,正当我像枯萎的桐树在半焦之时。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方惟深所作,名为《呈荆公》。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抱负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心情抒怀诗。“年来身计欲何为”一句,开篇便表现了诗人对于自己过去岁月中所积累的知识和能力感到迷茫,不知如何施展。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困惑与无奈。“跌宕无成一轴诗”则透露出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挫折感。尽管他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积累,但却难以形成完美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未能得到充分展现的遗憾。“懒把行藏问詹尹”、“愿将生死遇秦医”两句,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自己的文学才能与古代名医秦扁的高超医术相提并论,表达了他对于才华不被赏识的无奈,以及对能够发现自己价值的人或事物的渴望。“丹青效虎留心拙”、“斤匠良工入手迟”两句,诗人通过对比画家和工匠的手艺,强调了技艺的精湛与否往往在于细节的打磨,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严谨态度。“此日知音堪属意”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能够理解自己艺术追求的人持有深厚的情感。这里的“知音”,指的是能够欣赏和理解诗人才华的人。最后,“枯桐正在半焦时”则是用枯树被火焰烧灼来比喻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即将爆发的创作热情,也暗示着一种急迫感,好像自己的文学生命力正处于燃烧的紧要关头。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才华与现实环境之间冲突的深刻描绘,以及对于理解和赏识的强烈渴望,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方惟深

26首
方惟深(1040—1122),字子通,莆田城厢后埭人,幼随父亲,居住长洲(今江苏苏州)。惟深早年便通经学,尤工于诗,为乡贡第一,后举进士不第,即弃去,与弟躬耕。方惟深于崇宁五年(1106)特奏名授兴化军助教。他卒于宣和四年,年八十三岁,无子,只有一女嫁与乐圃先生之子发。徙居长洲。方龟年子。早通经学,尤工于诗,为乡贡第一。后举进士不第,即弃去,躬耕田间,闲则读书。徽宗崇宁四年以遗逸荐,为兴化军助教。所为诗精诣警绝,甚为王安石所称赏。有《方秘校集》

猜您喜欢

送聘儒侄秋试
宋·袁说友
八月灵槎万里秋,乘风得隽要遨头。吾家连已跻儒级,汝业今宜济巨舟。掘井莫令嗟九仞,善刀终自见全牛。儒冠岂解真相误,有志应当万户侯。
书中山驿壁
宋·番阳布衣
回头四十五年非,无赖秋光满客衣。可惜吴中莼菜好,陆机张翰不同归。
诞日邓宪副子几贺以诗次韵(其一)
明·钟芳
宦海蓬飘四七年,韶华催老鬓华鲜。弧辰重值涒滩岁,蠕息终惭咫尺天。组绶倦抛依老圃,林皋遍赏学游仙。何当更作香山会,同和阳春白雪篇。
九日偕杨大使张河泊李通判党县尹诸公宴饮漫述短篇
明·李胜原
谁家老圃饶秋色,青蕊重阳不堪摘。渊明何不早辞归,把酒花前还约客。菊花菊花须早开,客来且与相徘徊。风枝露蕊各生态,不妨日日供樽罍。诸君意气自豪放,一咏一觞足吟赏。挥毫肯让谪.....
辛未十二月至旅顺行在所上为僦小楼三椽并购铁床一长方桌二椅四饭碗菜碗小碟羹匙竹筋各四茶壶一茶杯四水壶二白铁镬二炒勺一小铁勺二乃至盥漱之具罔弗备皆上亲过目次日入谢谕曰患难君臣犹兄弟也其无谢此千古臣子受恩所未有者敬谨陈之一室以示子孙勿忘报称今岁壬申秋八月立之君任勉甫聚晤室中每至夜分因为之图并纪以诗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才拙天容养,恩偏地转幽。独为明主谅,深喜故人留。多难身经切,无心物竞休。灯窗辛苦语,前路若为酬。
忆昨呈元老
宋·吴则礼
忆昨参戎幕,交情子独真。共为关塞客,各负水云身。迹远金闺藉,衣沾玉垒尘。雕鞍暮横槊,锦幄晓行春。隐几军书断,登楼陇月新。鸣笳孤障底,落雁古河滨。鲁酒寒醅薄,燕姬翠黛频。沙.....
莫春李因仲携具偕同社过访山斋留宿
明·宋咸
取意不在远,闭此悠然门。读书白云午,俯仰几席尊。泉飞雨声来,我友命酒樽。相见各一笑,天趣洽后昆。情真得薄醉,礼简有奥论。取次选高石,振衣望乾坤。须臾日西逝,归影驰暮村。越.....
貂裘换酒(其一)彭县赠向君南皋,名步瀛,戊戌进士,官至贵州劝业道
清末近现代初·李炳灵
斗室书生起。近识得、风流地主,满门桃李。丛菊傲霜余秋色,架上纷罗文史。南面王、何以易此。不速客来招入幕,更殷勤、联袂携游屐。古兰若,且随喜。峥嵘宝塔凌霄起,问何年、龙飞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