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写景
写山
写水
季节
秋季
天气
风雨

译文

第一行“水绕山围紫翠堆,梵宫高倚白云隈”可以翻译为:水流环绕,群山围绕,紫色的山峰和翠绿的树木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片壮丽的景象。高耸的佛宫则倚靠在白云之间。
第二行“平阶新笋参差出,空涧幽花次第开”可以翻译为:平坦的石阶旁,新生的竹笋参差不齐地钻出地面。空旷的山谷中,幽静的花朵依次绽放。
第三行“万壑松声风递过,满溪云气雨将来”可以翻译为:万千山谷中松树的声音被风吹过,传递着大自然的韵律。溪流满溢着云气,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
第四行“惟存甘露荒亭在,寂莫年年长绿苔”可以翻译为:只有甘露荒亭依旧存在,但因无人问津而显得寂寞冷清。亭子周围的绿色苔藓年复一年地生长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山中寺院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与人文景观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首联“水绕山围紫翠堆,梵宫高倚白云隈”,以山水为背景,点出寺院位置之高远,四周被紫色和翠绿色的山峦环绕,梵宫仿佛与白云相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颔联“平阶新笋参差出,空涧幽花次第开”,通过新笋破土而出和幽谷中的花朵依次绽放,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寺院的静谧与和谐。颈联“万壑松声风递过,满溪云气雨将来”,进一步描绘了山间风起云涌、松涛阵阵的动态画面,以及雨水即将来临的预兆,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变化。尾联“惟存甘露荒亭在,寂莫年年长绿苔”,以“甘露”象征佛法的滋润,荒亭虽已废弃,但依然年复一年地被绿苔覆盖,暗喻佛法的永恒与自然界的生生不息,表达了诗人对佛法及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寺周围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佛法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关系的深刻理解。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波光亭
宋·王庭圭
绕亭春水縠纹生,拍岸风微镜面平。日破浪花摇柱础,影浮山翠落檐楹。鱼跳莲叶东西动,月涌金盆表里明。夜久光凝收绿净,冷涵星汉逼人清。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再用前韵(其一)
宋·曾惇
举觞东望玉霄峰,万顷云涛雪塞空。拥鼻自应多好句,褰裳便欲御长风。际天江草如许碧,隔水山桃无限红。李侯长句有家法,惊倒江楼一秃翁。
吴醉亭谓余懒慢如嵇康以诗规劝叠韵为报
清·陈以豫
一枝暂借此栖身,为爱园亭少俗尘。对客嵇康生性懒,去官陶令不嫌贫。君能知我应规我,才本低人敢傲人。且脱貂裘来换酒,主宾同醉玉壶春。
赠三侍御
唐·常建
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乾。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士贤守孤贞,古来皆共难。明君错甚才,台上飞三鸾。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束身视天涯,安能穷波澜。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