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潼
怀
古
骊
山
之
水
温
且
清
,
朝
元
阁
上
空
月
明
。
玉
环
化
作
马
嵬
草
,
碧
树
萧
萧
猿
夜
声
。
朝
代
兴
亡
容
易
变
,
今
人
不
见
古
人
面
。
疏
林
落
落
挂
斜
晖
,
金
井
梧
桐
秋
几
片
。
写景怀古
怀古抒情
地点咏物
秋天写景
咏物抒情
宫怨怀古
译文
骊山的温泉水清又清,晨光中朝元阁上空明月高悬。
杨玉环化作了马嵬坡上的草木,碧树丛中传来猿猴的哀鸣声。
朝代的兴衰变化容易发生,如今的人无法见到古人的面容。
疏落的林木在夕阳下挂着余晖,金井旁的梧桐叶在秋风中飘落几片。
赏析
这首《临潼怀古》由明代诗人林廷玉所作,通过骊山、朝元阁、马嵬坡、金井梧桐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历史沧桑与自然美景交织的画面,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时间流逝的感慨。首句“骊山之水温且清”,以骊山的清澈溪流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为后续的历史沉思奠定了基调。接着,“朝元阁上空月明”一句,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高阁之上,月光洒满,静谧而神秘,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玉环化作马嵬草,碧树萧萧猿夜声”两句,借用了杨贵妃(玉环)与唐玄宗的爱情悲剧,以及马嵬坡兵变的历史事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残酷。马嵬坡草木依旧,但当年的繁华已成过眼云烟,只有夜间的猿啼声,似乎在为逝去的辉煌哀悼。“朝代兴亡容易变,今人不见古人面”则直接点出了历史的更迭与时间的无情,强调了人事代谢的必然性和不可逆转性。后世之人无法亲见往昔的荣光,只能通过历史的记载和遗迹来想象和感受。最后,“疏林落落挂斜晖,金井梧桐秋几片”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景象,疏落的树林中挂着一抹斜阳,金井旁的梧桐树上飘落了几片秋叶。这一景象既是对自然美的描绘,也是对时光流逝、万物更替的隐喻,暗示着历史的轮回与生命的短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历史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生命与历史的深刻感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也有对时间无情的感慨,充满了哲理意味。
林廷玉
82首
烟霞病叟,成化二十年(1484)成三甲进士,历吏科给事中、工科都给事中,因涉唐寅考场舞弊案,被贬海州判官,弘治十六年(1503)升任湖南茶陵知州,倡建洣江书院,聚生徒讲解儒家经典,风雨无阻,寒署不辍。正德十三年(1518)八月,福州士兵因索饷哗变,因士兵怨左布政使 伍符裁省月粮。廷玉与副使高文达出面劝解得缓。后因御史董建中劾其拗执褊刻,乞归,家居二十年,著述自娱。嘉靖十一年(1532)病逝,终年78岁。有《南涧文录》
猜您喜欢
题韦深道寄傲轩
宋·李之仪
南窗何似北窗凉,寄傲来风各有方。千古光辉如昨日,一时收拾付新堂。已惊盏里醅初绿,更觉篱边菊渐黄。就使主人官即显,此门高兴定难忘。
题赵松雪画(其三)
明·虞堪
玉箫吹断几黄昏,南国风流竟莫论。帝子不悲秋色晚,墨痕何以著啼痕。
木兰花慢
清末近现代初·汪东
爱秋岚静窈,数携策,共追寻。正瘦菊篸篱,丹枫绚野,途转幽深。栖霞最名胜处,讶千盘、危隥薜萝阴。忽睹厓段篆刻,二徐字比兼金。知音。恨不同时,摩倦眼,费沈吟。问祭酒书传,悬针.....
秋意
宋·韩淲
秋意不堪老,宦情惟自悲。萧萧风雨中,吟哦漫寻诗。古来骚雅士,常恐归计迟。此事不难办,无语王谢儿。
水调歌头(其三)
宋·袁去华
天下最奇处,绿水照朱楼。三高仙去,白头千古想风流。跨海晴虹垂饮,极目沧波无际,落日去渔舟。苹末西风起,橘柚洞庭秋。记当年,携长剑,觅封侯。而今憔悴长安,客里叹淹留。回首洪.....
浣溪沙·秋思
宋·韩淲
宋玉悲秋合反骚。陶潜把菊任持醪。山遥遥外水萧萧。梦不到时诗自在,兴难忘处恨全消。香沈沈里蕊飘飘。
寄公卷
宋·吴则礼
荻花枫叶秋江晚,底事扁舟不肯留。浊酒共沽清夜月,空馀小字落沧洲。
许子遇示二绝句见索乱道因次韵奉酬(其一)
宋·毛滂
苦吟正在郊寒处,露草秋虫亦共悲。过我聊当煮彭越,不须苦觅外孙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