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写花
咏物
色湛仙人露
赞美
写景
色香
萱草

译文

轻快地漫步寻找芳香的花草,忘却忧虑自然成群生长。
黄色的花朵有助于修养身心,绿色的叶子恰似围绕在它们周围。
花色深沉如仙人之露,香气飘逸似少女清风。
我仍会回到北堂之下,想起曹植那文采飞扬的英雄气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寻芳的画面,其中融入了对自然之美和文学之雅的双重赞美。开篇“屣步寻芳草,忘忧自结丛”两句,以轻松自在的情态,展现了诗人在田野间漫步、寻觅春天的花草,心中烦恼随着自然之美而渐渐消散。接下来的“黄英开养性,绿叶正依笼”进一步描绘了植物的生长状态,以及它们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情景。“色湛仙人露,香传少女风”则是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进一步感受和想象。这里的“色湛仙人露”可能暗示着晨露晶莹剔透,如仙境一般,“香传少女风”则是将花草散发的清香比作少女所带来的柔和微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高度欣赏。“还依北堂下,曹植动文雄”这两句,则是诗人在景物中寻找文学上的共鸣。北堂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书房或学习之地,而提到曹植,则是在文學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文学家,他的文学才能被誉为“文雄”。这里,李峤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前贤文学成就的敬仰,以及在自然美景中寻求灵感和写作动力的意愿。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与古代文学巨匠的情感共鸣,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和文学之雅的深刻感悟。

李峤

213首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他在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终年七十岁。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但他历仕五朝,先是依附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继而又追随韦氏一党,其人品多受诟病。史家评价,贬抑居多。唐代诗人。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和坚伯梅六题一孤芳二山间三雪中四水边五月下六雨后每题二绝禁犯本题及风花雪月天粉玉香山水字十二绝(其五)
宋·胡寅
六出谁人剪刻成,侵凌飘洒正纵横。仙姿不赖相黏缀,浣尽浮埃艳更明。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