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
穿
怀古
写景
情感
秋节
壮志
写城池
忧民
自然景色

译文

霸主留下的荒台突兀而立,隋堤边残存的柳树在风中摇曳,显得萧瑟稀疏。
农夫们不知道社会的变迁,野外的寺庙依然存在,宫殿的遗迹也留存下来。
这里的士人习惯于悲壮地歌唱,这已经成为一种旧俗,土地中还含有鲜血,已经穿透了水渠。
环绕城池的浑浊波浪何时才能平息呢?对照汉朝的策略,如今总感到有所不足。

赏析

这首《汴梁有感》由明代诗人王云凤所作,通过对汴梁古城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时代更迭的感慨。首句“霸主荒台空突兀”,描绘了昔日繁华的霸主之台如今只剩下孤零零的废墟,突显出历史的沧桑与时间的无情。接着“隋堤残柳正萧疏”一句,以隋堤上的残柳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环境的衰败,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耕夫不识市朝变,野寺犹存宫殿馀”两句对比鲜明,一方面表现了普通百姓对于历史巨变的无知,他们依然在古老的土地上耕作,生活如常;另一方面则展现了自然环境中的古老遗迹,如寺庙中还保留着宫殿的痕迹,暗示着历史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士惯悲歌成故俗,土含燐血已穿渠”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士人习惯了在悲歌中缅怀过去,这成为了一种传统的习俗;而大地深处,曾经的战火与牺牲,已经融入了土壤之中,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最后,“抱城浊浪何时息,汉策今惭总不如”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与反思。浊浪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不安,何时才能平息?而“汉策今惭总不如”则是对当前政策的质疑与不满,暗含着对历史经验的借鉴与反思。整体而言,《汴梁有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忧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