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郊
用
劭
农
韵
三
首
(
其
一
)
连
樯
载
米
去
输
官
,
只
得
将
为
乐
土
看
。
饷
互
豚
蹄
秋
愿
了
,
饱
均
鸡
犬
午
舂
残
。
门
前
扫
刮
犁
锄
净
,
屋
上
铺
添
槁
秸
乾
。
识
字
田
夫
充
长
吏
,
了
知
图
易
在
思
难
。
田园
民生
咏物
励志
译文
农民们连着船只运送粮食去缴纳官税,只能把此地看作是安居的乐土了。
大家通过互助的秋愿,基本上都已经供应完需要供给的食物(可能是指收获的季节结束后通过劳力协作的方式来祭拜土地公的活动),到家的家畜与庄稼的舂米等任务也都完成。
门前打扫得干干净净,连犁锄等农具都已清理好。屋上则铺满了干燥的柴草。
那些会认字的农民都做了长吏(即官吏),这就使得人们更加清楚地明白治理事情易,难的是治民思安之心理的协调和保持。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连樯载米去输官,只得将为乐土看。" 这两句表达了农民辛勤劳作后,能够交纳粮税,而诗人则从中寻求乐趣,将这种平凡的生活视为理想境界。这既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农民负担之重,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憧憬。"饷互豚蹄秋愿了,饱均鸡犬午舂残。" 这两句描写了丰收后的和谐场景,人们在秋天实现了对丰衣足食的愿望,家畜也能共享剩余的食物。这段落通过具体细节,勾勒出一个祥和、温馨的农村生活画面。"门前扫刮犁锄净,屋上铺添槁秸乾。" 这两句则是对劳作后的整洁和准备的描写,体现了农业社会中勤俭持家的一面,同时也预示着下一季节的到来。"识字田夫充长吏,了知图易在思难。"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对知识与能力的尊重和认识,即便是耕田之人,只要有文化和才智,也能担任官职,这反映出诗人对于教育和个人能力的重视。整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对知识与才能的尊崇。
吴潜
514首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猜您喜欢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念奴娇(其九)题席次文出猎图和梅村韵
明末清初·尤侗
是何年少,向长城饮马、沙场结客。台上呼鹰垆下醉,尚弄数行题墨。投笔归来,东山射虎,大羽犹能没。画图留取,黄云万里秋色。我亦蛮府参军,短衣长剑,喜逐将军猎。回首卢龙成旧梦,.....
草色
清·爱新觉罗·弘历
一带裙腰幕地青,扶舆春色已形形。向阳远入烟光薄,傍渚平分水黛泠。谁道文章属桃李,几多生意罨轩軨。所欣在彼不在此,早见来牟绿满町。
园中书事二绝(其二)
宋·司马光
坐嗅白莲蕊,卧看青竹枝。闲斋不成寐,起读圣俞诗。
挽朱方增联
清·彭邦畴
上苍有灵,遗腹定应昌厥后;大黄为厉,回头始悔自知医。
杂诗三首(其一)
元·傅若金
植兰弥九畹,种菊被三径。幽芳固殊姿,馨德良可并。搴兰以为美,餐菊以资命。眷言理芜秽,恒使枝叶净。芜秽苦易侵,枝叶苦不盛。岂无桃与李,贵此谐野性。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