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
西
写景
抒情
春天
送别
婉约
山水
情感
离别

译文

杨柳楼台深处,梦中惊醒,眼前是一片忧愁的雨淋湿了前山。
嫩绿的柳叶如云般繁茂,飞落的花瓣似雪般欲落未落,连天也留不住春天的脚步。
向东风吹去借问,你漂泊何方,不知天涯究竟在何处。
可叹我风流倜傥,像三生三世的杜牧,又像少年时期的张绪。我们在陌上携手离去。
担心再次走到那些旧时的歌台之处,会触景生情。
落日下,杜鹃悲啼,断烟荒草之间,无人能吟出我的心声。
听那西河边上的人唱罢,怎能再对江南重赋深情。
敲碎美玉做的酒壶,又听到前村的钟鼓声响起。

赏析

这首词以"杨柳楼深"开篇,描绘了一幅春雨绵绵、杨柳依依的画面,营造出一种离别伤感的氛围。"嫩绿成云,飞红欲雪"运用比喻,写出春天色彩斑斓却又即将消逝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惋惜。"借问东风,甚飘泊、天涯何许"借东风寓言春天的离去,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漂泊不定。接下来,词人将杜牧和张绪两位历史人物与春风相联系,表达对青春易逝、风流不再的感慨。"陌上差差携手去"描绘了与友人依依惜别的场景,"怕行到、歌台旧处"则勾起了对往昔欢歌笑语之地的回忆,如今只剩下"落日啼鹃,断烟荒草"的凄凉景象,词人心中充满无尽的哀愁。"听西河、人唱罢,何堪把、江南重赋"进一步抒发了词人对故国江南的深深怀念,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奈。结尾"敲碎琼壶,又前村、数声钟鼓"以夜色中的钟鼓声渲染出更浓厚的离别情绪,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总的来说,赵功可的《氐州第一·次韵送春》是一首深情而富有哲理的送别词,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人事的感慨,展现了词人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赵功可

8首
南宋末遗民词人。名宋安。七岁丧父,由其祖父抚养成人,有文名,与其堂兄赵文并称“二赵先生”。布衣终身,平身交游詹玉,揭傒斯等人。今存词八首,词风苍劲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