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
西
林
闻
警
柬
何
人
止
客
里
流
光
阅
九
春
,
西
山
鸾
鹤
自
为
邻
。
卧
同
干
木
非
藩
魏
,
笑
却
新
垣
欲
帝
秦
。
内
地
弄
兵
皆
赤
子
,
隔
河
专
阃
半
清
人
。
龙
蛇
歌
罢
愁
无
赖
,
谁
念
飘
零
折
角
巾
。
怀古
抒情
写景
边塞
情感
思乡
战争
秋天
咏物
折角巾
译文
在外度过的时光已经九个春天,身边的朋友是西山的鸾鹤。
即使我像干木一样卧居不起,也并非因为我是魏国的藩篱;我笑着面对新垣的欲望,就像秦始皇的雄心壮志。
内部都是普通的士兵和百姓,但那些对岸的人却在分隔的地方占半边天,被当作了清晰的局外人。
吟完龙蛇的歌之后感到无助,谁能理解我这个四处漂泊、头戴折角巾的人的忧愁呢?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邝露在明末清初时期创作的《客西林闻警柬何人止》。诗中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面对时局动荡,内心充满忧虑与感慨的情境。首句“客里流光阅九春”,点明诗人作为客居之人,经历了九个春天的流转,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接着,“西山鸾鹤自为邻”一句,以西山上的鸾鹤自得其乐,比喻诗人虽身处异乡,但内心仍保持着超然物外的心态,寻找心灵的慰藉。“卧同干木非藩魏,笑却新垣欲帝秦”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讽刺与不满。干木指战国时期的隐士,此处借指诗人不愿卷入政治纷争,保持独立的人格;“新垣欲帝秦”则暗喻当时政局的混乱与权力的争夺,诗人以“笑却”二字,表现出对这种局面的不屑与嘲讽。“内地弄兵皆赤子,隔河专阃半清人”两句,揭示了诗人对战争与权力斗争的忧虑。他认为无论是内地还是边境,人民都在遭受战争的苦难,而那些掌握权力者却并未真正关心民众的福祉,只是各自为政,追求私利。最后,“龙蛇歌罢愁无赖,谁念飘零折角巾”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他感叹自己如同龙蛇般在乱世中挣扎,却无人理解,无人怜悯。折角巾象征着诗人的身份与地位,也暗示了他在社会中的边缘化状态。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社会现实以及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忧虑。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