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咏物
情感
镜之颂

译文

一面青铜镜子团团转动,从古代轩辕黄帝时代就铸成。
镜子正面映照出孤独的月光,背面则隐藏着双龙在飞舞。
美丽的容颜让人感到欣喜,愿意自己修缮它;而丑陋的容颜则让人感到羞愧,不希望被别人嫉妒。
人与人之间亲疏关系各有不同,但镜子却总是像原来一样明亮。

赏析

这首诗以“团团青铜镜”为引子,巧妙地将镜子与人的内心世界进行类比,通过镜子的“明”与“如故”,映射出人心的“亲疏”。诗中以镜子为载体,探讨了美与丑、自信与自卑、自我认知与社会评价之间的复杂关系。首句“团团青铜镜,昔从轩辕铸。”以古代青铜镜作为开篇,不仅描绘了镜子的形状和材质,还暗示了镜子的历史悠久,仿佛是从远古时代流传至今的宝物。这里的“轩辕”是中国神话中的黄帝,象征着古老与权威,强化了镜子作为历史见证者的形象。接下来,“面涵孤月光,背隐双龙跗。”描述了镜子的两面性:一面映照着孤独的月光,象征着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另一面则隐藏着双龙的装饰,寓意着背后可能存在的力量或故事,暗示了镜子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反射,更蕴含着深层的意义。“美貌欣自修,丑容羞见妒。”这两句直接点出了镜子与人内心的关系。美貌之人愿意通过镜子来审视并提升自己,而丑陋之人则因害怕被他人嘲笑而羞于面对镜子。这里反映了人们对于外貌的重视以及自我认知的矛盾心理。最后,“人心自亲疏,镜明只如故。”总结了主题,指出人心的亲疏并非由镜子决定,而是由人自身的情感和价值观所塑造。尽管镜子能够清晰地反映出人的面貌,但它无法改变人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这句话强调了镜子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性的对比,提醒读者在面对自我时,应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镜子这一日常用品,巧妙地探讨了自我认知、社会评价与内心世界的深刻联系,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周棐

56首
尝为宣公书院山长。善诗。有《山长集》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后雁字十九首(其七)
明末清初·王夫之
湘岸临潭帖,天山拓汉铭。为谁修楚史,自解注禽经。语雀羞刑牍,言鹦笑说铃。挥毫千里泻,腕脱不曾停。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