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病
老
病
巫
山
里
,
稽
留
楚
客
中
。
药
残
他
日
裹
,
花
发
去
年
丛
。
夜
足
沾
沙
雨
,
春
多
逆
水
风
。
合
分
双
赐
笔
,
犹
作
一
飘
蓬
。
怀乡
疾病
自然写景
春天
写山
抒情
思乡
写雨
咏物
译文
我年迈体衰,居住在巫山深处,滞留在这楚地的旅人之中。
昔日采来的草药已经所剩无几,去年盛开的花朵如今又在丛中绽放。
夜晚的雨水打湿了沙地,春天的逆风阻挡着前行的航程。
本应共享朝廷的恩赐,却如同孤舟飘泊,不知何去何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巫山居住时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老病巫山里,稽留楚客中"表明诗人年迈多病,被迫留滞于楚地的客舍之中。这两句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孤独的情绪。接着"药残他日裹,花发去年丛"则是对现实环境的一种描写。"药"通常指医治疾病的草药,这里暗示诗人因病所困,仍需依赖药物来维持生活。而"花发去年丛"则表明时光易逝,去年的花已经凋零,新的花朵又在丛中绽放。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健康的渴望。"夜足沾沙雨,春多逆水风"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艰苦生活和自然环境。夜晚时分,被雨水打湿的脚步显得孤独而沉重;而春天里,却要逆着狂风去追寻生的希望。这两句强化了诗人处境的艰难与对未来的不懈追求。最后"合分双赐笔,犹作一飘蓬"则展现了诗人对于书写文字的执着。即便是手指无法协调地动作(合分),仍旧努力用两支笔来书写,哪怕只是一篇轻巧如蓬草般的小文。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坚持。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展现出诗人在逆境中的挣扎与不屈的精神。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春夜谣
明·谢晋
花梢日堕房栊黑,蜡炉初烧画屏侧。翠鬟重整待归筵,嘶马无声桂花陌。嫦娥唤月出海宫,薄云碎帖鱼鳞红。徘徊徐下阶瑶立,下尽荼蘼阴转东。莺魂蝶梦芳丛底,飘荡春风一千里。重城漏断来.....
望江南/忆江南
宋·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玉女庙
唐·吴融
九清何日降仙霓,掩映荒祠路欲迷。愁黛不开山浅浅,离心长在草萋萋。檐横渌派王馀掷,窗袅红枝杜宇啼。若得洗头盆置此,靓妆无复碧莲西。
秋日集汝申使君喜雨作时潘生对奕久之
明·胡应麟
淅沥寒声绕画墙,高梧飞叶半银床。珠帘乍卷三秋色,玉局徐生五夜凉。南国蕙兰应被野,西郊禾黍渐登场。酣歌不是耽行乐,二顷城头有汶阳。
春初夜书
宋·寇准
水国淹留岁月空,云山东去阻千重。欲令遥夜春愁薄,须赖黄醅腊酒浓。南浦有潮舂栅锁,西窗无睡怯岩钟。谁家几点畬田火,疑是残星挂远峰。
同邓博罗登鸡鸣山时汝德司成同登
明·邹元标
鸡鸣楼阁倚层霄,我辈同登未寂寥。曾向罗浮专五岭,今从白下忆诸朝。钟山云气当窗袅,册府莺声傍柳娇。不禁乡思春烂漫,紫荆花下听鸣韶。
过笮桥道中龙祠小留
宋·陆游
江边龙庙何年作,白浪花中插朱阁。朝暾渐上宿雾收,春气已动晨霜薄。我来倚栏一怅然,芦花满空如柳绵。安得身为双白鹭,飞上滩头却飞去。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