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秋天
咏物
动物(鹤
荷)
写花
菊花
情感
思乡
山水
怀古
场景
节日
秋节
战争

译文

北池水面宽广,华丽的馆阁迎秋风。
孤独的白鹤栖息在水边,凋零的荷花倒映空中。
寒冷的季节,人们采菱时刺痛了手,踏过野地里的泥泞寻找莲藕。
白色的船桨划向两边,金色的小径通向远方。
茂盛的露草一片翠绿,傍晚的旗帜染成红色。
官员们举杯饮酒,渔夫身着衣裳,各自享受生活。
异乡的菊花初次盛开,故乡的梧桐树依然高大。
面对落叶和山川,引发出对战乱的思绪,但盛宴终将结束。
这欢宴无法弥补国事的忧虑,只能短暂地带来欢乐。
对于国家大事,这欢乐只能稍作慰藉。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北池风光图,诗人以其独特的笔触捕捉了这一幕幕景象。开篇"北池云水阔,华馆辟秋风"写出了北池广阔的水面和远处华丽建筑在秋风中的壮观,给人一种空旷、开阔之感。接着"独鹤元依渚,衰荷且映空"表现了白鹤孤独地停留在河岸边,而凋谢的荷花依然映照在清澈的天空中,透露出一丝秋日的寂寞和淡远。诗人随后笔触转向池中的景象:"采菱寒刺上,蹋藕野泥中"描绘了人们在北池边采摘菱角的场景,一方面表明时节已深入秋季,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趣。接下来"素楫分曹往,金盘小径通"则是对一条由简洁的木板桥(素楫)构成的小路以及通向池中的金光灿烂的小径进行的描绘,这不仅展示了北池的美丽,也反映出诗人对细节的观察和感受。"萋萋露草碧,片片晚旗红"写出了草地上滴着露珠显得更加鲜绿,而远处晚霞下的旗帜则散发出淡淡的红色光芒,这些景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日图画。诗中"杯酒沾津吏,衣裳与钓翁"一句,则是对当时宴席上官员饮酒欢乐的情形进行描绘,同时也点出了与之共享此刻欢愉的是渔人(钓翁),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强调了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异方初艳菊,故里亦高桐"表达了远在他乡的菊花也同样盛开,而诗人心中念念不忘的家乡,高大的桐树似乎也在向他诉说着故土的情怀。这里的“异方”和“故里”,构成了对比,反映出诗人的旅愍之情。"摇落关山思,淹留战伐功"则是写出了诗人对战争所带来的思考与感慨,以及对于那些因为战争而停滞不前的事业和成就的遗憾。随后"严城殊未掩,清宴已知终"一句,则是表达了虽然战事还未完全结束,但诗人对这场宴席已经有所预感,觉得它即将告一段落,这里透露出一种对于时光易逝和盛宴难再的感慨。最后"何补参卿事,欢娱到薄躬"则是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进行反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希望即便是在短暂的快乐中,也能找到生活的意义和满足。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北池秋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时光、战争等主题的深邃思考。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