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

)

西
怀古
地点
历史事件
情感
词手法
秋天
怀乡
历史题材

译文

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
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
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了江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漂泊异乡、怀念故土的情感。开篇"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两句,通过对比东北的风尘和西南的广阔天地,表达了诗人在遥远的地方飘零无依的境遇。接着"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一联,以景状情,三峡之巨大建筑与时间相比显得渺小,而五溪之水连着衣服,似乎都是云山的一部分。这里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融入其中的情怀。"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历史事件的思考,以及作为文人自己在时代变迁中所处的困境和悲凉。最后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归期的渴望与不确定性。结尾"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两句,是诗人对于历代词客庾信的一种共鸣。庾信的一生多磨难,他的晚年作品充满了悲凉和苍茫之感,这与杜甫自己的遭遇不谋而合,因此在诗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漂泊以及对于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姑苏怀古
宋·释义传
西南山水佳,清游何款款。白云无定踪,飞入长洲苑。空台谁与登,麋鹿去人远。啼月城头乌,风悲易凄断。烂开木芙蓉,寒塘弄清浅。凭虚一徘徊,西飞日何短。
寄钱允吉
元末明初·蓝智
故人七月海南来,言向蓟州省亲去。故垒荒台秋正深,断雁残鸦日云暮。吴中风味誇莼鲈,舟过钱塘酒屡酤。钱王铁箭江上有,子胥怒涛天下无。王事有程须早发,别家又是中秋节。平生意气薄.....
青鸟泉
唐·张乔
祗此沉仙翼,瑶池似不遥。有声悬翠壁,无势下丹霄。净濑烟霞古,寒原草木凋。山河几更变,幽咽到唐朝。
东溪精舍杂咏为吴中美作
明·王恭
延陵精舍东溪口,六曲屏山对虚牖。绝壁连冈入万松,一涧盘陀大如斗。盘石垂萝密更偏,黄精潭上写冰弦。化成水月三千界,古洞烟霞小有天。烟霞杳微茫,水月澹忘知。谁知鲁中叟,发彼川.....
中丞严公雨中垂寄见忆一绝奉荅二绝(其一)
唐·杜甫
雨映行宫辱赠诗,元戎肯赴野人期。江边老病虽无力,强拟晴天理钓丝。
小金山歌
清·爱新觉罗·弘历
滦江衮衮西北来,东将入海归溟渤。源远流长故逊岷,阴吸阳嘘或如浙。岷江浙江我适观,滦江此阅新秋寒。新秋不异前秋景,得近忘远逸兴遄。河有砥柱山有金,欲赴且止其意深。此间嵽嵲肖.....
重过东野故居
宋·陈必复
郭外有村名孟堡,旧传君此卜幽栖。草荒东野千年宅,水绕南山一曲溪。人物不生诗渺渺,秋风无语恨悽悽。可怜如许衣冠士,不为留祠向竹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