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鹿
写景
抒情
春天
山水
田园

译文

他时常与我相遇,邀请我在傍晚时分共赏美景。
雨后池塘水面平静,春草丛中鹿鸣声声。
杜酒特别让人劝饮,张梨无需再到别处寻找。
山村小路崎岖难行,但喝醉后回家却毫无忧虑。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名为《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和友情的诗句。首先,“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表达了与朋友聚会的情景,以及那种不愿意分离的心情。“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则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其中“霁潭”指的是雨后的潺潺溪水,“鳣发”形容鱼跃出水面的活跃场景,而“春草鹿呦呦”则是春天里鹿在青草丛中跳跃嬉戏的温馨画面。接着,“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显示了诗人与朋友共同享受美酒和果实的欢乐时光。这里的“杜酒”是指杜甫自家酿造的美酒,而“张梨”则可能是指张氏隐居中的优质梨果,不需向外寻觅。最后,“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表现了诗人在返回时虽然路途陡峭,但由于醉意浓厚,所以并没有感到烦恼。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豁达,也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谊交流,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享受简单生活乐趣的情怀。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