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刘
公
干
体
诗
五
首
(
其
五
)
白
日
正
中
时
,
天
下
共
明
光
。
北
园
有
细
草
,
当
昼
正
含
霜
。
乖
荣
顿
如
此
,
何
用
独
芬
芳
。
抽
琴
为
尔
歌
,
弦
断
不
成
章
。
写景
抒情
咏物
哲理
情感
山水
田园
离别
译文
太阳正当午,全世界共享明亮的光芒。
北面花园里有细小的草,即便在白天也饱含寒霜。
繁荣与衰败瞬间如此分明,何必独自芬芳。
我为你抽出琴来唱歌,可惜琴弦断了,歌曲无法成章。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冬日景象,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无常与个人的卓越之美的感慨。首句“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写出了午后阳光普照的大地,光线明亮而纯净。接着,“北园有细草,当昼正含霜”诗人转向个人所处的北园,那里的细草在白日当空之际竟然还沾着露水结成霜花。这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独享清冷的意境。第三句“乖荣顿如此,何用独芬芳”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生命易逝和名誉虚浮的感慨。这里的“乖荣”通常指的是草木凋零时的枯萎状态,“独芬芳”则是对个体美好而又孤独的赞叹。这两者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虚名浮华的深沉感悟。最后两句“抽琴为尔歌,弦断不成章”则是诗人以音乐作为抒情的工具,但即使是美妙的乐曲,也因为弦断而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这既可以理解为对艺术创作过程中偶然遭遇挫折的无奈感叹,也可以看做是对人生如琴,时刻可能断裂的生命哲理的隐喻。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情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艺术与名誉的复杂感受。
鲍照
202首
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刘子顼起兵反明帝失败,鲍照死于乱军中。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