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祭奠
城市
民谣
祈神
韵赞美
感恩

译文

城市繁华富饶,人民物产丰富。主宰者以神灵为依凭,昭示着伟大的回应。
玉器丝帛,牲畜祭品齐备,钟鼓管磬等乐器齐鸣。恭敬地献上祭品,以示崇敬,最终归于静谧的祥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祭祀仪式的庄重与神圣。"都邑浩穰,民物富盛",开篇即展现了繁华的都市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预示着祭祀活动的重要性和民众对神祇的敬畏之心。"主以灵祇,昭乃丕应",点明了主祭者与神灵之间的联系,以及神灵对国家大事的应允与庇佑。接下来的"玉帛牲牷,鼓钟筦磬",描述了祭祀时使用的祭品和音乐,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庄严的氛围。"祗荐攸歆,归于至静",表达了祭品被神灵接受,并最终达到内心的宁静状态,暗示了祭祀的目的在于寻求心灵的和谐与安宁。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中的人文精神与宗教信仰,体现了人们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之情,以及在复杂社会生活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猜您喜欢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中原民谣·燕京小
宋·周麟之
燕京小,钜防络野长蛇绕。展辟城池数倍宽,帝居占尽民居少。通天百寻殿十重,金爵觚棱在半空。万户千门歌舞窄,不知九市人声寂。时时日曀盲风来,杀气冥濛胡舞塞。旧来寝处穹庐中,今.....
出典宣城三首(其一)
宋·李含章
戛云秋翼健磨天,九万修程孰可肩。五马幸归乡国路,百城初认钓鱼船。馀霞绮阁方池上,宿霭人家叠嶂前。多感圣君垂异宠,力思报效向衰年。
再依皇祖巡幸杭州诗韵
清·爱新觉罗·弘历
前岁灾鸿今稍安,观民不为事游观。馀杭省治临行馆,二月春风驻翠銮。温凊常承养志乐,湖山佳致悦心宽。有来妇子多愉色,应博慈颜一笑欢。
行延平诸县即事(其二)
清·钱澄之
画毂无歌行路难,连朝星露点征鞍。江城鱼火通沙县,山郭园林入永安。老吏漫持秦法律,诸生还睹汉衣冠。太平风景无多处,竹马儿童仔细看。
杂歌谣辞·得体歌
唐·不详
得体纥那也,纥囊得体那。潭里船车闹,扬州铜器多。三郎当殿坐,听唱得体歌。
和李后林分惠琼花降字韵
宋·徐经孙
诗句寻芳自抑扬,一观佳什觉心降。山中玉蕊虽无数,天上琼花孰有双。愧我未能瞻后土,荷君分惠到南窗。从今可小中兴瑞,大地移根到此邦。
广州(其二)
宋·曾丰
绕处无非湿,终年不识寒。家饶安乐睡,市卖喜欢团。倡女青芒屦,渔儿白布冠。北人落南者,久亦自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