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
广
写花
咏物
秋天
桂花
抒情
赞美
宫怨

译文

芳菲藏在叶子的深处,谁又能理解秋天的江水所蕴含的深意呢?
深绿色的叶子保护着轻黄的桂花,担心寒冷的霜会使其憔悴。
桂花开花有早晚之分,都占据着九月的秋天,花朵向四面八方伸展,香气弥漫七里之外。
桂花独自在宫殿里漫步,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岩桂。它的香气却是因为遗留下来的种子而产生的。
它的香气并不是从月亮中得来的,那又怎么会有如此独特的韵味呢?
曾经的霓裳羽衣曲已经消逝,不要问广寒宫的仙女们,但它们飞升太快,就像用来回赠神仙的桂花一样。
桂花在香气上无人能及。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万俟咏的《蓦山溪·桂花》。诗中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桂花图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独自徜徉于桂花之下,感受着桂花清新的香气和深远意境的情怀。“芳菲叶底。谁会秋江意。”这里,诗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美景的独特理解和欣赏。这两句也可以看作是全诗的主题概括,既点出了桂花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对秋意的深刻领悟。“深绿护轻黄,怕青女、霜侵憔悴。”这几句话中,通过对颜色的描写,展示了桂花与叶子的关系,以及诗人对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担忧。这里的“青女”指的是秋风,而“霜侵憔悴”则表达了桂花在秋天面临着被冷冽的霜气所伤害的危险。“开分早晚,都占九秋天,花四出,香七里。”诗人这里描绘了桂花开放的情景,以及它那远播的清香。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桂花的美丽,更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美好持久和广泛传播的希望。“独步珠宫里。佳名岩桂。”在这一部分,诗人通过对桂花美好的赞誉,表达了自己独自徜徉于桂花之下的喜悦心情。这里的“珠宫”形象化地描述了桂花的珍贵,而“佳名岩桂”则是对桂花的称颂。“却是因遗子。不自月中来,又那得、萧萧风味。”这一段话,诗人提到了桂花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们与传说中的仙子有关。这里的“不自月中来”暗示了桂花超凡脱俗,而“又那得、萧萧风味”则表达了桂花所带来的清新和独特的香气。“霓裳旧曲,休问广寒人,飞太白,酬仙蕊。”这一部分诗句中,“霓裳旧曲”指的是古代传下来的仙乐,而“休问广寒人”则是在说桂花之美,不必向那些不懂得欣赏的人询问。这里的“飞太白”和“酬仙蕊”都是对桂花香气超凡脱俗的赞美。最后,诗人以“香外无香比”作为全诗的结束,这句话既是对桂花香气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整个诗作主题的总结,强调了桂花独一无二的魅力。

万俟咏

30首
万俟咏(“万俟”是复姓,读作mòqí),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哲宗元佑时已以诗赋见称于时。据王灼《碧鸡漫志》卷2记载:“元佑时诗赋老手”。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自号“大梁词隐”。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绍兴五年(1135)补任下州文学。善工音律,能自度新声。词学柳永,存词27首。是北宋末南宋初词人。自号词隐、大梁词隐。籍贯与生卒年均。哲宗元佑时已以诗赋见称于时。据王灼《碧鸡漫志》卷2记载:“元佑时诗赋老手”。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自号“大梁词隐”。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善工音律,能自度新声。词学柳永,存词27首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