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田园
战乱
悼亡
劝诫
期待
哀民生多艰
山水
地方风俗
文化

译文

险峻的地理环境阻隔了偏远的乡村,夔魖在竹林中呼啸。
恶势力少年已经布下三个藏身之处,不畏惧官吏的追捕。
老翁在乡里安然自得地坐着,没有灾难和凶险。
年轻人习惯于见闻,官府也不禁止他们开始参与事务。
怀揣着书信斥责高级官员,手持杖棒与官府的人争斗。
这使得五百里内的地方,都变成了豺狼虎豹出没的荒芜之地。
从古以来就有人沉溺于牛羊之争,像檄水边的鳄鱼一样危害一方。
猛虎都会剥削文章(指剥削百姓),更何况是百姓的性命和财产。
悲哀的是,他们的生命还不如鸟兽,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即使家破人亡的罪责也要由县令承担,而最终却要由天子和他的继承者来清除这些灾难。
只有能够铲除强梁之人,才能让孤儿寡母得以生存。
作为人民的父母官,不应该先进行惩罚再教育。
这里的山川非常秀美挺拔,人物也以诗书传家。
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地方也有忠诚守信的人,这个乡村也一定有这样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偏远乡村因为地方险恶,恶势力横行,导致官府难以管辖的场景。"穷乡阻地险,篁竹啸夔魖"写出了环境的险恶和不平静。"恶少擅三窟,不承吏追呼"揭示了当地恶霸的狡猾和不受约束。老翁虽然安分,但年轻人习以为常,官府的权威受到挑战。诗人对地方官的无能和残忍表达了批评,"怀书斥长吏,持杖鏖公徒",指出他们未能有效地维护公正。结果是村庄沦为匪患之地,"遂令五百里,化为豺豕墟"。诗人以历史典故警示,呼吁官府应果断行动,"猛虎剥文章,矧而民发肤",强调保护百姓的重要性。诗中对当地官员的腐败和对百姓的压榨进行了讽刺,"破家县令手,南面天子除",指出即使天子授命的官员也滥用职权。诗人期待真正能为民做主的人,"要能伐强梁,然后活茕孤",即只有打击强权,才能拯救孤独无助的百姓。最后,诗人对乡村的风土人情寄予希望,"山川甚秀拔,人物亦诗书",暗示这里并非没有忠信之士,只是需要引导和改变。整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社会治理的关注和忧虑。

黄庭坚

2359首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