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
弓
诗
虞
人
招
不
进
,
繁
氏
久
称
工
。
已
悲
轩
主
迹
,
复
挹
楚
王
风
。
咏物
怀古
赞美
赏析
这首《咏弓诗》是南北朝时期萧察所作,通过对弓的描绘,展现了其对历史人物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感慨。首句“虞人招不进”,以“虞人”这一古代官职,象征着弓箭手或射手,暗示了弓在古代军事中的重要地位。然而,“招不进”三字,却暗含着弓虽为利器,但并非无往不利,有时也会遭遇无法施展的情况,引出下文对历史人物和文化传统的思考。次句“繁氏久称工”,提到“繁氏”,可能是指古代制作弓箭的工匠家族,强调了弓的制作工艺之精良,以及在历史上被广泛认可的声誉。这里不仅赞美了弓的制作技艺,也隐含了对传统工艺和文化传承的尊重。接着,“已悲轩主迹”一句,通过“轩主”这一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感慨。轩主,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射手或军事领袖,此处借以表达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辉煌足迹的人物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英雄时代逝去的惋惜之情。最后,“复挹楚王风”则将思绪从历史人物转向了楚国的文化传统,以“楚王风”象征楚国的风雅与文化。这句话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楚文化的欣赏,也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仰和向往。整体而言,《咏弓诗》通过弓这一具体的物象,巧妙地融入了对历史、文化和人物的深邃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萧察
10首
后梁国君。梁武帝孙,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幼好学,善属文,尤长佛理。梁武帝大通三年,封岳阳郡王,官东扬州刺史。萧统卒,梁武帝舍察兄弟而立简文,察常怀不平,遂蓄财募侠。大同元年,迁雍州刺史,境内称治。侯景乱后,察既与江陵构隙,恐不能自固,乃依附西魏。西魏恭帝元年,西魏将于谨等攻破江陵,杀死梁元帝。次年察在江陵称帝,改元大定,为西魏附庸,上疏称臣,是为后梁。既而阖城长幼,被虏入关,又失襄阳之地。察耻威略不振,终以忧愤发背而卒。在位八年,庙号中宗。有《悯时赋》、《金光明经义疏》等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