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便
抒情
秋景
友情
怀古
壮志未酬
感伤离别
历史评价
自然
地方
情感表达

译文

回到洛阳已到老,此时此县突然为了君王而改变。
仍能见到白发苍苍的兄弟,只是朝廷的忠心难道皇上能听到吗?
九衢路上(可能是指城市的中心道路)犹如流水横流,两座寺庙则似浮云消散。
手指屈数间豪门家族都已逝去,让人伤心的是领土的分崩离析。
宫中用多少鼎来煮食物,又怎么能忘却汉朝祖先的坟墓?
如今军力已无多少,狐狸群集成患。
声威之士在此感到惭愧,仁义教化之风却在南薰之地欢乐地吹拂。
野生的檗(一种植物)饥了可用来充饥,焚烧的香气在静处缭绕。
年轻时只喜欢饮酒,从小就喜爱学习却对文章有所排斥。
到了年老衰弱之时,离别的忧愁岂能听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洛阳城中归老时的感慨和景象。开篇“洛阳归老日,此县忽为君”表达了诗人对洛阳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几乎将其视作自己的领地。接着,“白发兄仍见,丹诚帝岂闻”两句通过对比白发与丹诚(可能指某种颜色或事物),传递出时光流逝、人事更迭的无常之感。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于岁月易逝、壮志未酬的哀愁。“九衢横逝水,二室散浮云”描述了洛阳城中河流与云烟交织的景象,这里通过具体的数字“九”和“二”,营造出一种繁华而又淡远的情调。接下来的“屈指豪家尽,伤心要地分”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昔日豪门旧宅已成空壳、自己亦不得不离去的悲哀。“禁中周几鼎,源上汉诸坟”两句,则是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诗人通过古代的鼎和汉时的陵墓,唤起了对于过去文明的敬畏与怀念,同时也暗示着自己与这些历史相比之下的渺小。“貔虎今无半,狐狸宿有群”两句,通过对野兽的描述,传达出一份荒凉与凋敝。貔虎(神话中的猛兽)不再出现,而狐狸却成群结队,这种生态变化暗示着一个时代的消逝和新生的交替。“威声惭北部,仁化乐南薰”则是对不同方位文化影响力的描绘。北部之地给人以威严之感,而南方则是仁慈与温暖的象征,这里的“惭”字表达了诗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接下来的“野檗饥来食,天香静处焚”两句,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野生植物野檗在饥饿中寻找食物,而天香则在宁静之地被焚烧,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生活中的苦乐参半。“壮年唯喜酒,幼学便诃文”两句,则是回忆青春时光。壮年时只知欢乐饮酒,不谙世事;而在学问上,则早早便受到教导和规劝,这些都是对个人成长经历的反思。最后,“及尔空衰暮,离忧讵可闻”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晚年孤独无依、心中积累的离愁与忧虑无法倾诉的哀叹。

窦牟

21首
贞元进士,历任留守判官。尚书都官郎中,泽州刺史,终国子司业。历河阳、昭义从事,检校水部郎中,赐绯,再为留守判官。入为都官郎中,出为泽州刺史,入为国子祭酒。长庆二年卒,时年七十四。子周余,大中年秘书监

猜您喜欢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八)宝峰亭
宋·苏辙
昔过益昌城,莫登君子堂。驾言念长道,未暇升崇冈。今闻宝峰上,缥缈陵朝阳。三休引萝蔓,一览穷苍茫。微云霭双剑,落日明故乡。奔驰迹未安,山薮意自长。漂摇万里外,手把新诗章。宦.....
登古崧台(其二)
明·梁宪
壮志今消尽,高怀寄水云。眼中人已矣,天外事空闻。故垒馀啼鸟,孤城但夕曛。徘徊一吟眺,怅念旧同群。
送邢秀才之南海
明·刘崧
骅骝蹑层云,振鬣可千里。岂有贤达人,低头恋妻子。买臣未返越,季子终去秦。上策干君王,抚剑清风尘。英英邢茂才,三十沦草莽。长笑别中原,驱车事南往。梅关积雪白,大海瘴雾深。穷.....
桐庐官满先寄杭州资政侍郎
宋·张伯玉
海角千家郡,天南一水涯。倦游惭梗泛,多滞喜瓜时。弱羽诚难振,危根只自持。几门尝际遇,百步亦参差。万壑喷霆雾,千峰出险巇。牢愁客星见,孤节涧松知。贺厦宁无托,披云幸有期。鲁.....
同友人秋日登庾楼
唐·李咸用
兰摧菊暗不胜秋,倚著高楼思莫收。六代风光无问处,九条烟水但凝愁。谁能百岁长闲去,秪个孤帆岂自由。欲学仲宣知是否,臂弓腰剑逐时流。
题赵支
唐·牟融
林间曲径掩衡茅,绕屋青青翡翠梢。一枕秋声鸾舞月,半窗云影鹤归巢。曾闻贾谊陈奇策,肯学扬雄赋解嘲。我有清风高节在,知君不负岁寒交。
次韵许大初见赠二首(其一)
宋末元初·方回
相逢未觉道途难,把酒论诗数夕间。磊落胸襟开古谊,从容色笑借和颜。长年役役鱼千里,末俗悠悠虎九关。赖是同乡复同味,一寒如此遽春还。
闻虞沔州有替将归上都登汉东城寄赠
唐·刘长卿
淮南摇落客心悲,涢水悠悠怨别离。早雁初辞旧关塞,秋风先入古城池。腰章建隼皇恩赐,露冕临人白发垂。惆怅恨君先我去,汉阳耆老忆旌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