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
江
南
(
其
一
)
去
岁
迎
春
楼
上
月
,
正
是
西
窗
,
夜
凉
时
节
。
玉
人
贪
睡
坠
钗
云
,
粉
消
妆
薄
见
天
真
。
人
非
风
月
长
依
旧
,
破
镜
尘
筝
,
一
梦
经
年
瘦
。
今
宵
帘
幕
飏
花
阴
,
空
馀
枕
泪
独
伤
心
。
怀旧
悼亡
抒情
写景
情感
写人
译文
去年春天在楼台上赏月,那时正是西窗下,夜晚凉爽的时候。
美人沉睡,金钗滑落如云般的秀发,淡妆褪去,显露出她纯真的容颜。
人与风景不能永远保持当初的模样,如同破碎的镜子和蒙尘的筝,一梦醒来已过多年,身形消瘦。
今夜窗帘飘动着花影,只有我独自一人,枕着泪水,满心伤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现在孤独凄凉心境之间的强烈反差。开篇“去岁迎春楼上月,正是西窗,夜凉时节”便设定了一种静谧而又不无哀伤的情景,让人联想到过往美好的时光和空间。接下来的“玉人贪睡坠钗云,粉消妆薄见天真”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清凉夜晚依旧沉浸于梦中的场景。这里的“玉人”指的是那个女子,而“坠钗云”则是她的发髻散乱如同浮动的云朵,既形象地表达了她的睡态,也隐含着对这份宁静与美好的赞叹。然而,“粉消妆薄见天真”一句却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这不仅是因为化妆后的女子在清晨显得更为素净,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粉消”暗示了一种时间流逝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伤。诗人随后写道:“人非风月长依旧,破镜尘筝,一梦经年瘦。”这里,“人非风月长依旧”表达了人与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风月”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和易逝。接着,“破镜尘筝”则是一个强烈的意象,暗示着岁月的流逝让一切美好都变得支离破碎。而“一梦经年瘦”则是对往昔美梦已经随风而去的无奈感受。最后两句,“今宵帘幕飏花阴,空馀枕泪独伤心。”诗人描述了现在的孤寂夜晚,窗外花影朦胧,而自己则是独自在月光下流泪。这里的“帘幕”、“花阴”都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情境。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美好记忆的深深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孤独与凄凉时的心灵创痛。
冯延巳
97首
冯延巳(903年—960年),又作冯延己、冯延嗣,字正中,五代江都府(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五代十国时南唐著名词人,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有词集《阳春集》传世。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