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
问
(
其
二
)
封
疆
九
州
皆
有
山
镇
兮
,
职
方
氏
独
先
会
稽
。
射
祥
光
于
斗
分
兮
,
占
星
纪
于
天
倪
。
牵
牛
炳
其
初
躔
兮
,
届
须
女
之
七
度
。
少
阳
当
其
正
位
兮
,
为
万
物
之
洁
齐
。
南
控
引
乎
闽
粤
兮
,
北
连
亘
乎
钜
海
。
日
出
扶
桑
之
东
兮
,
风
行
浙
河
之
西
。
八
山
蜿
其
中
蟠
兮
,
罗
千
岩
以
为
鄣
。
三
江
汇
而
旁
注
兮
,
渺
万
壑
以
为
溪
。
洞
天
㟏
岈
以
连
云
兮
,
俯
九
垠
其
如
芥
。
洪
涛
沸
渭
以
拍
天
兮
,
轰
三
军
之
鼓
鼙
。
宅
卧
龙
之
岧
峣
兮
,
蠡
城
屹
其
环
缭
。
带
平
湖
之
浩
㵿
兮
,
云
镜
铸
而
天
低
。
辟
陵
门
而
四
达
兮
,
八
风
飒
其
递
至
。
飞
翼
楼
而
舞
空
兮
,
天
门
沈
其
可
梯
。
提
封
方
数
千
里
兮
,
运
瓯
吴
于
掌
上
。
七
郡
四
十
馀
县
兮
,
归
中
权
之
总
提
。
兹
古
今
之
大
都
会
兮
,
为
九
牧
之
冠
冕
。
谅
天
地
之
设
险
兮
,
他
郡
宁
得
而
攀
跻
。
客
曰
伟
哉
山
川
兮
,
信
美
矣
其
无
慊
。
然
吾
闻
固
国
兮
,
不
以
山
溪
之
险
。
写景
山水
地点
赞美
抒情
怀古
城市
边塞
场景
译文
九州大地上都有山镇,而职方氏却最先来到会稽。
射出祥光于斗分之间,占卜星纪于天际边际。
牵牛星闪耀着光芒初现天际,预示着到了须女星的七度时节。
少阳正当其正位,为万物带来清洁和整齐。
南方控制着闽粤地区,北方与大海相连。
日出东方扶桑之地,风行于浙河之西。
八座山在其中蜿蜒,以千岩罗列成屏障。
三江汇合后旁流注下,形成无数山谷汇成溪流。
洞天幽深与云相连,俯视九垠之地如芥子般微小。
洪涛波涛汹涌,波击天际,犹如军队鼓声雷动。
这里有如卧龙般的山峰峦峤,蠡城则环绕其中。
湖面宽广如平镜,云彩如镜铸造而成,天空仿佛降低到水面。
开门四方通达,八面来风都轻轻吹过。
飞翼楼在空中起舞,仿佛天门可以攀登。
这里的领土方数千里,像把瓯吴之地置于掌上一般。
共有七郡四十余县,归中权之总提所管辖。
古今之大都会之地,为九牧之首领。
想到天地间的险峻之处,其他郡县怎能与之相提并论呢?
客人说这里的山川壮丽啊!确实美丽无比。
但我知道稳固国家不在于山溪的险峻。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因的作品,名为《越问(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自然山川之美的描绘,表达了对疆土安全的关切和对国家稳固的期望。“九州皆有山镇兮,职方氏独先会稽。”开篇即以宏大的视野,指出九州(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之一)均有山川作为天然屏障,而职方氏在古代被认为是最早懂得利用地理环境防御边疆的人。“射祥光于斗分兮,占星纪于天倪。”诗人通过观察星象变化来预测吉凶,这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依赖和敬畏之心。“牵牛炳其初躔兮,届须女之七度。”借用牵牛、织女两颗星宿的距离来形容天地间的广阔,这种宇宙观念在古代文学中颇为常见。“少阳当其正位兮,为万物之洁齐。”这里少阳可能指的是太阳,即日出时所处的位置,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光明、清净的向往,以及万物之所以能生长发育的原因。接下来的几句“南控引乎闽粤兮,北连亘乎钜海。日出扶桑之东兮,风行浙河之西。”则描绘了地理环境,其中提及南方的山脉延伸至闽粤,北方的山脉连接到大海,以及太阳在东方升起和风从西方吹来的景象。“八山蜿其中蟠兮,罗千岩以为鄣。”这里所谓的“八山”可能是指某一地区众多的山峰,而“蜿其中蟠”则形容这些山脉相互缭绕、连绵不绝。“三江汇而旁注兮,渺万壑以为溪。”通过对三江(未具体指明是哪三个江流)的描述,以及其与众多溪谷的联系,诗人展示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赏。“洞天㟏岈以连云兮,俯九垠其如芥。”这里通过对山峦之高峻、云雾之缭绕,以及比喻山峰如同芥菜一般细小,以此来表达对自然之伟大和神秘的感受。“洪涛沸渭以拍天兮,轰三军之鼓鼙。”则是对汹涌澎湃的巨浪声势与战鼓声响相结合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战争气氛的渲染。“宅卧龙之岧峣兮,蠡城屹其环缭。”这里的“卧龙”可能是指某座山脉的形态,而“蠡城”则可能是一种地理形状,整句描绘了一处雄伟壮丽的地貌。“带平湖之浩㵿兮,云镜铸而天低。”通过对广阔湖泊和天空中云层如同镜面般的反射,诗人表达了自然景观的美妙与神奇。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一片辽阔地带的描绘,从“辟陵门而四达兮,八风飒其递至。”中可以看出,这里所指的地理位置可能是一处交通要道,而“八风”则形容了自然界中的各种气息。“飞翼楼而舞空兮,天门沈其可梯。”通过对高耸入云的楼阁和通往天际的阶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触摸神秘的愿望。“提封方数千里兮,运瓯吴于掌上。”这里则是对疆土范围的描述,以及对国家权力的象征性表述。“七郡四十馀县兮,归中权之总提。”诗人通过具体的地理行政区划,展示了对国家管理体系的了解和尊重。“兹古今之大都会兮,为九牧之冠冕。”这里所谓的大都会可能是指某一重要城市,而“为九牧之冠冕”则表明这个城市在历史上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最后,“谅天地之设险兮,他郡宁得而攀跻。”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认为其他郡县是否能够像这样拥有如此险峻的地理优势,从而保障安全。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深厚学识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反映出对国家边疆安宁的关切,以及对自然山川之美景的无限赞赏。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