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物
咏物
赞美
传颂
情感
励志
山水田园
秋节
亲情

赏析

此诗《怜愚诗四十二首(其三十五)》由明代诗人宋应星所作,通过对良犀美玉的巧工雕琢与价值交换的描述,隐喻人生的流转与世事的无常。首句“良犀美玉巧工雕”,以“良犀美玉”象征珍贵的事物或人才,“巧工雕”则寓意精心的创造与加工,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视。次句“议款平酬贵客邀”,“议款平酬”意味着公平合理的交易,邀请“贵客”则暗示了这种交易的重要性和被重视的程度,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价值认同与尊重。第三句“封付儿孙传玩远”,“封付”表示将珍贵之物妥善保存并传承给后代,“儿孙传玩远”则预示着这些宝贵的东西将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成为后人欣赏与传承的对象,强调了文化与价值的延续性。最后一句“未寒四大已萍飘”,“未寒四大”可能暗指事物在未完全冷却或失去活力的状态下,就已经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失去了原有的根基和方向。“四大”在此处可能泛指事物的本质、根基、方向等,强调了人生与事物在变化中的脆弱与无常,以及在追求美好与价值时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与挑战。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传承,以及对人生无常与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洞察与感慨。

宋应星

52首
中国明末科学家,汉族江右民系。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崇祯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为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的著作还有《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画音归正》、《卮言十种》等,但今已佚失

猜您喜欢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恭纪恩赐诗(其十七)赐银套杯六小大各异以礼乐射御书数字别之
明·严嵩
银质金书六字文,酌时随量浅深分。贵同玉瓒藏为宝,德比醇醪饮自醺。
闰十五夜携两儿暨诸弟侄同孔聘王苏昌期何景朗李邑生就酌三弟宅分得台字
明·黎淳先
嫦娥何意重相陪,三五清光去复来。对酒自怜鹦鹉杓,听萧犹似凤凰台。咏偕童冠游宁倦,才擅东南美不猜。记得廿年曾此夕,雄心今被鬓毛催。
赠三侍御
唐·常建
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乾。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士贤守孤贞,古来皆共难。明君错甚才,台上飞三鸾。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束身视天涯,安能穷波澜。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逸.....
日本绍明知客请赞
宋·释智愚
绍既明白,语不失宗。手头簸弄,金圈栗蓬。大唐国里无人会,又却乘流过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