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冯
济
川
归
蜀
勇
唤
东
吴
万
里
船
,
皂
囊
来
奏
九
重
天
。
一
官
岂
为
苏
洵
冗
,
诸
老
宁
容
贾
谊
先
。
满
载
月
归
应
有
命
,
便
耕
云
去
岂
无
田
。
竹
枝
歌
罢
篷
窗
掩
,
到
此
相
思
倍
黯
然
。
送别
友情
秋节
抒情
怀古
咏史
赞美
祝愿
怀乡
思亲
译文
我勇往直前地召唤着东吴的万艘船只,用黑色的囊袋来向皇家的九重天之上奏报消息。
身为一名官员,我并不只是为了处理琐碎的事务而存在,而那些老前辈们又岂会先于我接受挑战。
即使满载着月光归去,我也应有使命和方向;即便是要去耕云播雨,也应有土地和希望。
唱完竹枝词后掩上篷窗,此情此景使我的思念倍感黯淡。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名为《送冯济川归蜀》。通过对诗句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不舍。"勇唤东吴万里船,皂囊来奏九重天。"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诗人以豪迈的笔触展现了送别时刻的气氛,"东吴万里船"表达了远行者的遥远旅程,而"皂囊来奏九重天"则传递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似乎是在向上天报告这次离别。接着的两句"一官岂为苏洵冗,诸老宁容贾谊先。"中,诗人以古代名臣苏洵、贾谊为例,表达了对友人的高看和期待,他们或许将来会有更大的作为。"满载月归应有命,便耕云去岂无田。" 这两句则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满载月归应有命"暗示了天命的安排,而"便耕云去岂无田"则是对友人未来美好前程的一种期待和祝福。最后两句"竹枝歌罢篷窗掩,到此相思倍黯然。"表达了送别之后独自留下的诗人,心中充满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竹枝歌罢"是回忆起曾经共同唱歌的情景,而"篷窗掩"则是在描绘一个孤独的夜晚场景,"到此相思倍黯然"更是深化了这种离别后的愁绪。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古典文学中的高超艺术技巧,更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面对朋友远行时的复杂情感。
叶绍翁
54首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建阳。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南宋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南宋中期诗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猜您喜欢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赠林大理茂贞
明·严嵩
尔别河桥系我思,柳枝攀赠绿烟丝。中兴奏议看前辈,南国声名重棘司。今古秪应荣节槩,圣明奚忍负恩私。明庭此去观夔契,好续徂徕圣德诗。
送胡帅
宋·黄彦平
征南下车再寒暑,比屋罢民手摩抚。使渠安业不扰渠,恐负来时天上语。汉官题名当家谱,向来诸公孰为伍。天下中庸有胡公,不畏彊禦陈仲举。年时丞相双旌举,南浦飞云作霖雨。文昌戎政念.....
题赵魏公幼舆丘壑图二首(其二)
元·宇文公谅
小斋松雪对青山,波上閒鸥自往还。文采风流今不见,空馀粉墨落人间。
送友人还里(其一)
明·孙传庭
隋堤春望草离离,愁是天涯惜别时。沦落非关才独短,迂疏自合众相疑。风尘世上吾青眼,文酒场中尔白眉。此去故园应有赋,好将云树动遐思。
南剑程文学赴官富阳为赋短句
明·李默
鼓柁何人过越西,官程先宿富阳溪。江枫乱落翻红蓼,古道惊鸦出林杪。山堞行经风露馀,千家橘柚霜黄初。搴帷觱发青阳转,桃李含烟足芳甸。蔬盘毡席未为贫,谈经偃卧谁能嗔。松醪满篘君.....
送刘四赴夏县
唐·李颀
九霄特立红鸾姿,万仞孤生玉树枝。刘侯致身能若此,天骨自然多叹美。声名播扬二十年,足下长途几千里。举世皆亲丞相阁,我心独爱伊川水。脱略势利犹埃尘,啸傲时人而已矣。新诗数岁即.....
赠洗马袁朗别诗
南北朝·江总
贾谊登朝日,终军对奏年。校文升广内,抚剑入崇贤。奇才殊艳逸,将别更留连。驱车命铙管,拱坐面林泉。池寒稍下雁,木落久无蝉。露浸山扉月,霜开石路烟。高谈无与慰,迟尔报华篇。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