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
算
子
·
残
月
花
影
漾
帘
波
,
夜
久
春
痕
薄
。
试
问
姮
娥
瘦
几
分
,
只
有
阑
干
觉
。
陌
上
玉
骢
嘶
,
唤
起
双
栖
鹊
。
杨
柳
梢
头
挂
晓
星
,
又
下
西
楼
角
。
写景
抒情
春景
情感
咏物
怀古
动物
春意阑珊
月光夜情
译文
窗帘上映照出花影摇曳,夜深了,春天的痕迹逐渐淡薄。
试问月亮是否也因瘦了几分,只有那阑干(可能是指栏杆)的影子让人感到它的存在。
陌上传来玉骢(一种马)嘶鸣的声音,惊醒了双栖的喜鹊。
杨柳的枝头挂上了清晨的星星,它又从西楼的一角落下。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清的夜晚画面。"花影漾帘波",以月光下的花影投射在窗帘上的波动,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暗示着夜深人静。"夜久春痕薄",进一步渲染了时间的推移,春意渐淡,夜色更浓。"试问姮娥瘦几分",姮娥即嫦娥,词人借问月宫中的仙子是否因人间的孤独而消瘦,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只有阑干觉",则写出主人公唯有倚着栏杆,感受着夜的寂静和冷清,才能察觉到时光的流转和自身的孤寂。接下来的"陌上玉骢嘶,唤起双栖鹊",通过马儿的嘶鸣惊动了栖息的喜鹊,寓意着离别后的相思之情,以及对团圆的渴望。"杨柳梢头挂晓星,又下西楼角",描绘了破晓时分,杨柳枝头挂着晨星,而那颗星似乎也在暗示着主人公的心事,从西楼的角落缓缓落下,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总的来说,这首《卜算子·残月》以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抒怀,展现了词人对远方的思念和生活的孤寂,情感深沉而富有诗意。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登城二首(其二)
宋·张耒
绿野望不极,登临引兴长。凭高延泽国,搔首对风光。乍出莺贪柳,新归燕拣梁。欣欣物华好,吾亦引清觞。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