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宿
悼亡
怀古
写山
写草
读书
亲情
古今之比较
春天

译文

在哪座青山上没有堆积的白骨呢?但先生的高尚气节即便死了也永远留存。
古今人物逝去后都只是一抔黄土,但他们的诗书却让子孙百世传承于闽浙之地。
乡邑中有祠堂尊崇往昔的哲人,连砍柴的樵夫也知道要避开荒废的围墙以示敬意。
断裂的古碑、残破的石刻值得我擦拭干净细细欣赏,可惜年年生长着茂盛的野草。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薛嵎为纪念唐补阙薛公而作,表达了对先贤高尚节操的敬仰和对后世子孙传承诗书文化的期许。首句“何处青山无白骨”,暗示了无论何处,都有逝者的遗迹,但薛公的高洁品格如同青山永存。次句“先生高节死犹存”直接赞扬薛公的精神不死,即使肉体已逝,精神犹在人间。“古今人物一抔土”说明了无论古今,英雄豪杰都化为尘土,薛公也是其中之一,但他留下的诗书精神却如百世子孙般绵延不绝。接下来,“闽浙诗书百世孙”特指薛公在福建、浙江一带的影响深远,他的学问和教诲成为后人的宝贵财富。“乡邑有祠尊往哲”描绘了薛公在家乡受到人们的尊敬,祠堂成为后人缅怀和学习的场所。“樵刍知禁避荒垣”则写出了人们对薛公墓地的尊重,连砍柴的人都知道避开,以免破坏了神圣之地。最后两句“断碑残碣堪摩拭,惭愧年年宿草蕃”表达了诗人对薛公墓碑的感慨,虽然历经岁月侵蚀,但仍值得后人擦拭以示敬意。同时,诗人也为自己不能像薛公那样留下长久影响而感到惭愧,每年看到墓地周围野草丛生,更觉责任重大。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薛公墓地的景象,赞美了薛公的高尚品质,并寄寓了对后世子孙传承文化、尊崇先贤的期望。

猜您喜欢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哭雪湖四首(其三)
明·谢迁
西江桃李满门墙,香社归来鬓未霜。雅志可能随俗改,閒情祗为作诗忙。苦吟身与春光去,惇德门延世泽长。也欲招魂歌楚些,临风呜咽不成章。
同邓博罗登鸡鸣山时汝德司成同登
明·邹元标
鸡鸣楼阁倚层霄,我辈同登未寂寥。曾向罗浮专五岭,今从白下忆诸朝。钟山云气当窗袅,册府莺声傍柳娇。不禁乡思春烂漫,紫荆花下听鸣韶。
寿乔令
元·曹伯启
李白桃红春律仲,熊罴一夕占佳梦。崧岳钟英积善家,英材堕地真梁栋。万里云途早致身,牙绯济济照青春。当年东鲁蝗踰境,此日南山虎避人。玉树芝兰寿觞举,使君喜色形眉宇。宾朋杂遝轻.....
喜晴
宋·曾协
诗翁高兴动新晴,未踏湖山句已清。领略风光初入眼,指麾泉石欲盱衡。屡传黼扆方图旧,应有锋车便趣行。莫向苕溪恋行乐,葵心元向太阳倾。
山阳偶与大继长相遇自辛亥年相别至今廿八年矣追念畴昔作诗为赠
元·王恽
解鞍林下振清埃,怀抱樽前得好开。白发满头心事在,青山当眼故人来。风流自有高贤识,感慨还深漂母哀。读尽深香转萧爽,清吟不到伯伦台。
沈德潜给假葬亲毕还朝诗以赐之
清·爱新觉罗·弘历
朋友重唯诺,况在君臣间。我命德潜来,岂宜遽引年。泷冈表阡罢,白驹来贲然。即此至性肫,令我俞以怜。昼锦匪所誇,孝乌或致焉。席前陈民瘼,不负予咨延。儿辈粗知书,善为道孔颜。
隆中半榻图成感述(其六)
明·游朴
半榻山中閟白云,孤儿何处仰遗芬。蜀西几堕啼鹃泪,冀北空随市骏群。明志未能光往烈,鞠躬无术愧前闻。尘途扰扰成何事,日把生绡对落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