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
写景
抒情
怀古
时间
月亮
夜景
情感
春日
节日

译文

夜晚来临,人们已醉入其中,今晚的灯月,让人觉得仿佛回到了过去。
云朵洗涤过的天空显得格外明亮,三重环绕的灯光中,金月与璧月交相辉映。
香气四溢,越地的女子与吴地的美女们(暗指美女们),弹奏着春日之声,秦箫与楚笛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喧闹繁杂中,高耸的楼宇之间人影交错,玉石的阶梯上人们纷纷聚集。
他们更加忘记了睡眠,喜欢在夜晚饮酒,醉眼朦胧中看到月影西沉,只留下漏声中残存的滴答声。
月光的照耀与灯火的辉映交相呼应,这样的人生又能有多少次同样的际遇呢?
当春天的时光流逝一次后,再增添一次的经历更是令人感到消磨时光的可惜。
更何况到了明天,风景已非今日可比,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高濂的《玉漏迟·通宵》描绘了一幅夜晚宴饮赏月的热闹景象。开篇“夜来人醉也,今宵灯月,恍然畴昔”写出了夜晚人们在醉意中欣赏明亮的灯火和皎洁的月色,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某个时刻。接着,“云洗天空,三匝灯金月璧”运用比喻,形容月光如洗,灯火与月亮交相辉映,如同金色的璧玉。“香飘越女吴姬,弄春声、秦箫楚笛”通过香气和音乐的描写,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越女和吴姬们在欢歌笑语中吹奏着秦地的萧和楚地的笛,营造出热闹非凡的场景。“闹穰穰、玉宇尘飞,瑶阶人集”进一步渲染了人群聚集,欢庆的热烈场面。后半部分,“更忘眠怜夜饮,醉月影西沉,漏声残滴”表达了诗人对月夜美景的留恋,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漏壶的声音提醒着夜已深沉,月影西移,诗人醉酒中仍难眠,感叹岁月匆匆。“月色灯辉,百岁几番同得”强调了这样的良辰美景能共享的次数是如此之少,令人珍惜。最后,“一度春光过了,增一遍、消磨堪惜”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惋惜,而“况明朝,风景又非今夕”则预示着新的一天到来,眼前的景色将不再如昨夜般美好,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整体上,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通宵达旦的欢乐与感伤,展现了明末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