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日
自
广
至
韶
江
行
有
作
(
其
五
)
多
载
香
粳
要
换
鱼
,
鱼
多
只
恨
绿
尊
虚
。
西
江
疍
女
多
相
识
,
白
首
扁
舟
似
老
渔
。
秋景写景
地点
抒情表达
民间风物
其中:
译文
第一句“多载香粳要换鱼,鱼多只恨绿尊虚”可以翻译为:我载着满满的香粳稻想要换取鱼,但是鱼很多,我却只有空空的酒杯感到惋惜。
第二句“西江疍女多相识,白首扁舟似老渔”可以翻译为:我在西江与许多疍家女子相识,我们像老渔翁一样驾着小船,虽然已经白发苍苍,但我们依然悠然自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沿江而行的秋日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往经历的回忆。首句“多载香粳要换鱼”,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新鲜食物的渴望,特别是对江中之鱼的钟爱,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日常生活的满足与期待。次句“鱼多只恨绿尊虚”,则表达了诗人对酒的热爱,以及在面对丰富鱼获时,因酒器空置而感到遗憾的心情,体现了他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后两句“西江疍女多相识,白首扁舟似老渔”,则将视角转向了与诗人相熟的西江疍女,他们以舟为家,与江水相伴,过着简单却自在的生活。诗人通过这一场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疍女们的生活状态,也流露出自己对这种自由自在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共鸣。同时,“白首扁舟似老渔”一句,更是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迈,但仍怀有一颗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心,如同那些在江上漂泊的老渔人一样,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与执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方式的向往,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观史有感
宋·郑清之
家令身危侯国计,洛阳谗摈涕流书。都门祖帐何功德,千古徽名说二疏。
与华玉登金山
明·陈沂
江心拥鹫峰,金界出芙容。僧向空中定,人从水上逢。县灯动星月,传梵起鱼龙。浪说蓬瀛路,鲸波更几重。
潇湘游
唐·刘言史
夷女采山蕉,缉纱浸江水。野花满髻妆色新,闲歌欸乃深峡里。欸乃知从何处生,当时泣舜肠断声。翠华寂寞婵娟没,野筱空馀红泪情。青烟冥冥覆杉桂,崖壁凌天风雨细。昔人幽恨此地遗,绿.....
秋望
明·李梦阳
蝶戏犹馀蕊,蝉吟已怯枝。乾坤入汉日,霜露望乡时。屈子偏生楚,王通不负隋。晚风江更苦,莫上岘山祠。
俞楼联
清·徐琪
坐曝书亭,登小仓山,文采风流,二百余年无此盛;对退省庵,近巢居阁,勋名德业,两三间屋并生春。
离寿昌县
明·魏观
溪上徐徐上小舟,满前风物眩吟眸。鸟回曲径冲花落,浪激层滩触石流。贯网有鱼供午馔,罄瓶无酒破春愁。沿洄处处嘉山水,恰似吾蒲旧日游。
秋日南还金陵道中
明·梁元柱
去国秋深转渺茫,西风摇曳白云乡。霜林抹雨山含翠,茅屋编篱菊绽黄。闾左追呼闻调募,畴西晚馌急输将。匈奴未灭家何处,落日驱车空甚忙。
句
宋·释妙应
姓名不过程家渡,出郭犹行十里村。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