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绛
唇
·
素
馨
花
灯
忙
杀
珠
娘
,
未
开
已
上
花
田
渡
。
鬓
边
分
取
。
灯
作
玲
珑
去
。
人
气
添
香
,
香
在
光
多
处
。
天
休
曙
。
熟
花
方
吐
。
朵
朵
成
烟
雾
。
写花
咏物
抒情
节令
春景
灯饰
赞颂
花灯
译文
第一句“忙杀珠娘,未开已上花田渡。鬓边分取。”可以翻译为:珠娘忙得不可开交,花田渡口的花儿还未开放就已经被她注意到,她将花分插在鬓边。
第二句“灯作玲珑去。人气添香,香在光多处。”可以翻译为:一盏精致的灯笼渐渐远去。人们添加香气,香气在灯光明亮的地方更显浓郁。
第三句“天休曙。熟花方吐。朵朵成烟雾。”可以翻译为:天色还未亮,熟透的花儿开始绽放,每一朵都像烟雾般迷人。
赏析
这首《点绛唇·素馨花灯》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素馨花灯的美丽景象。首先,“忙杀珠娘,未开已上花田渡。” 珠娘,此处指代的是精心制作的花灯,形象地描绘出花灯还未完全绽放,就已经被人们急切地送上花田渡口的情景,表现了人们对花灯的喜爱与期待。接着,“鬓边分取。灯作玲珑去。” 这句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花灯比作从女子鬓边取下的玲珑剔透的珠宝,生动地展现了花灯精致、华美的特点。“人气添香,香在光多处。” 通过“人气”与“香”的相互作用,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充满香气的氛围,同时强调了灯光与香气相得益彰的效果,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股独特的魅力。最后,“天休曙。熟花方吐。朵朵成烟雾。” 这句话描绘了天色将明未明之际,花朵开始绽放,花瓣如同烟雾般轻盈飘散的景象。这里的“熟花方吐”既是对花朵开放状态的描述,也暗含着对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素馨花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也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的珍视之情。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病起观垂丝海棠感慨作二绝句(其二)
宋·饶节
卖花担上誇桃李,顿使春工不值钱。莫怪海棠不受折,要令笄珥绝凡缘。
感寓二首(其一)
元·曹之谦
中林有幽兰,罗生杂众草。地僻人不知,芬芳空自好。严霜凋古木,岁晚难独保。愿充君子佩,探撷尚未早。安得清风来,吹香出林表。
知如居,门前即大路
清·郭伦伍
知机且养到虚心,竹立园林堪节取;如愿得春风满眼,梅传驿路带香来。
蝶恋花·秦乐家赏花
宋·张孝祥
烂烂明霞红日暮。艳艳轻云,皓月光初吐。倾国倾城恨无语。彩鸾祥凤来还去。爱花常为花留住。今岁风光,又是前春处。醉倒扶归也休诉。习池人笑山翁语。
南歌子·咏所见
清·董俞
嫩绿含烟舞,妖红映水明。珠宫宝幕胜层城。蓦地绛云深处,遇娉婷。绣带鸳鸯暖,罗裙蛱蝶轻。红儿为字雪儿名。偷看桃花扇底,最关情。
芍药诗(其三)
宋·王禹偁
满院匀开似赤城,帝乡齐点上元灯。感伤纶阁多情客,珍重维扬好事僧。酌处酒杯深蘸甲,折来花朵细含棱。老郎为郡辜朝寄,除却吟诗百不能。
满江红·奉酬曾端伯使君,兼简赵若虚监郡
宋·向子諲
雁阵横空,江枫战、几番风雨。天有意、作新秋令,欲鏖残暑。篱菊岩花俱秀发,清氛不断来窗户。共欢然、一醉得黄香,仍叔度。尊前事,尘中去。拈花问,无人语。芗林顾灵照,笑抚庭树。.....
鹧鸪天(其十一)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
宋·辛弃疾
占断雕栏只一株。春风费尽几工夫。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娇欲语,巧相扶。不妨老干自扶疏。恰如翠幕高堂上,来看红衫百子图。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