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
支
(
其
十
)
琵
琶
洲
畔
卖
花
船
,
溪
女
娇
娆
工
数
钱
。
玉
腕
罗
裙
摇
橹
至
,
荔
支
擎
出
与
红
莲
。
写景
田园
写花
春日
描画场景
卖花市景
地方风物
译文
第一句“琵琶洲畔卖花船,溪女娇娆工数钱。”描绘了琵琶洲边,有一艘卖花船,溪边的女子娇艳妩媚,擅长计算钱财。
第二句“玉腕罗裙摇橹至,荔支擎出与红莲。”则描绘了她们(或某位女子)用玉镯装饰的手腕和华丽的罗裙,摇动船橹而来,手中托着荔枝,与盛开的莲花相映成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一幅生动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岭南地区荔枝季的热闹景象和当地女子的生活风貌。首句“琵琶洲畔卖花船”,以琵琶洲为背景,点明地点,暗示这是一个充满诗意与浪漫的地方。接着,“溪女娇娆工数钱”描绘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女子在水上卖花,她们不仅美丽动人,还擅长计算价钱,体现了她们的聪明伶俐和生活智慧。“玉腕罗裙摇橹至”,进一步刻画了女子们的装扮和动作,玉腕轻摇,罗裙飘逸,乘着小舟而来,充满了动感和美感。这一句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能看到女子们划动船桨,穿梭于水面上的情景。最后一句“荔支擎出与红莲”,将焦点转向了荔枝和红莲这两种鲜明的意象。荔枝被女子们捧出,与红莲并列,不仅色彩对比强烈,也寓意丰富。荔枝象征着丰收与甜美,红莲则代表着纯洁与高雅,两者结合,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也隐喻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人情的美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间烟火的热爱与赞美。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四明山中逢晴
宋末元初·戴表元
一冈一涧一萦隈,新岁新晴始此回。莎坂南风寅蛤出,茅檐西日一禽来。人迷白路羊群石,水捲青天雪里雷。犹是深山有寒食,梨花无数绕岩开。
次韵费茂和风月亭新成
宋·周紫芝
十室熙熙俗自恬,令君岂弟不多严。簿书遣吏且堆案,风月撩人时到檐。剩种幽花无限好,满倾春酒十分甜。何劳结屋深防客,清节如君有底嫌。
念奴娇·和姜白石
清·顾太清
湖亭依旧,记从吾游者,二三仙侣。今日莲花开已遍,翠盖团团无数。荷露烹茶,碧筒吸酒,又听萧萧雨。远山遮尽,片云应是催句。欲暮白鹭成行,避人沙渚,拍拍冲天去。争忍西风容易落,.....
山居(其二)
元·祖钦
夹岸桃花红欲然,洞中流水自㳙㳙。山家不会论春夏,石烂松枯又一年。
惜黄花慢·晴郊访菊
清·陈维崧
郭外烟林。趁板桥夹浦,迤逦秋寻。溪翁陇口,半畦嫩蕊,园丁屋角,数亩浓阴。离披开坼铺如锦,纵藻耀、偏觉萧森。选野岑。倚风藉草,隔涧捶琴。浊醪无伴孤斟。渐林霏小结,岩翠将沈。.....
春日馆中即事五首(其四)
宋·王安中
元夕嬉游遍海涯,上林风物弄年华。馀霙堕柳高低舞,香蜡封梅早晚花。
沁园春·同其年咏菜花
明末清初·张夏
一望金铺,接段分邱,长堤短塘。羡欺桃压李,连天烂漫,迎风著露,遍地飘飏。挑荠才过,踏青至此,试戴钗梁问可妨。花间谱,便君臣悬隔,欲赛姚黄。何须列幕登场。但唤彻、提壶醉夕阳.....
天仙子·皋亭看桃花
清·佟世南
隐隐青山濛碧雾。小艇但随流水去。荒村何处问桃花,芳草渡。斜阳暮。一片红云遮去路。偏怪东风吹不住。点点胭脂飘细雨。人家疑在武陵源,花乱舞。莺乱语。只恐刘郎来又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