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怀
杂
诗
(
其
三
)
泰
山
不
自
高
,
因
丘
垤
以
形
。
河
海
不
自
广
,
因
沟
浍
以
名
。
他
山
有
砺
石
,
良
璧
逾
晶
莹
。
木
槿
争
朝
荣
,
松
柏
弥
见
贞
。
何
妨
粟
有
秕
,
维
箕
簸
之
精
。
何
妨
苗
有
莠
,
镈
赵
耕
者
明
。
写景
咏物
励志
哲理
写山
田园
悼亡
读感悟
译文
译文:泰山并不是因为自身就高,而是因为周围的小山丘而显得更高。
译文:河流和大海并不因为自身的广大而著名,而是因为那些小溪和沟壑的汇聚而显得更加辽阔。
译文:其他的山上如果有砺石(即可以磨砺玉石的石),那么好的璧玉就会更加晶莹剔透。
译文:木槿花每天清晨盛开展示它的荣耀,而松柏树始终显现出它的忠贞不渝。
译文:虽然粟米中会有秕谷(不饱满的谷粒),但只要用簸箕一簸,就能得到纯净的粮食。
译文:田地里的庄稼苗中虽然会有杂草,但聪明的农夫会用镈(一种农具)来区分并除去它们。
赏析
这首诗通过自然界的比喻,展现了深刻的哲理与人生感悟。开篇“泰山不自高,因丘垤以形。河海不自广,因沟浍以名。”以泰山和河海为例,说明了伟大事物往往是由众多微小元素汇聚而成,强调了积累与整合的重要性。接着,“他山有砺石,良璧逾晶莹。”则进一步阐述了不同环境对个体成长的影响,好比砺石磨砺出更晶莹的美玉,暗示了逆境与挑战对于个人成长的价值。“木槿争朝荣,松柏弥见贞。”通过木槿与松柏的对比,木槿朝开暮落,象征短暂与易逝;而松柏四季常青,象征坚韧与永恒。这里表达了对生命中短暂美好与长久价值的思考。接下来,“何妨粟有秕,维箕簸之精。何妨苗有莠,镈赵耕者明。”则以粮食与作物为例,指出即使有瑕疵或杂草,通过筛选与努力(簸箕与锄头),也能收获纯净与丰收。这不仅是对农业实践的描述,更是对人生中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应持态度的启示——积极面对,不断改进,最终达到目标。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界的生动描绘,寓言式地探讨了成长、积累、选择与坚持等主题,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起伏与挑战时,保持乐观、坚韧的态度,不断追求进步与完善。
郑世元
18首
一字黛参。雍正癸卯举人。有《耕余居士诗钞》
猜您喜欢
幽居有感
元·曹之谦
閒居仍地僻,门闭草莱深。车马无还往,诗书有讨寻。严霜催岁晚,破屋觉寒侵。计拙烦亲旧,谁能数赐金。
张节妇(其一)
明末清初·屈大均
金垆爇沉水,一气绪双霞。死作经天月,生为向日花。兔丝虽已断,鸾镜庶无瑕。持此酬君子,床空莫怨嗟。
学刘公干体诗五首(其五)
南北朝·鲍照
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北园有细草,当昼正含霜。乖荣顿如此,何用独芬芳。抽琴为尔歌,弦断不成章。
东堂即事
宋·张耒
东堂岁晚直穷寂,落叶寒蔬风雨馀。下里数家同井臼,荒山十里半榛芜。夜霜摧菊房俱敛,晴日薰梅气欲苏。谁似樊山偏得意,倚天紫翠照空虚。
便风挂帆欣然有作
宋·刘攽
泛梗江流疾,转蓬风力强。天时周必复,吾道不终藏。白鹤先余路,飞乌送客樯。挂帆资隐几,北走万山苍。
竹围
清·陈学圣
千竿绿竹势参天,四面围青色倍妍。寄与村中君子语,猗猗数字勿忘筌。
倭犯钟司徒墓雷震遁去
明·林士元
既归三尺乐斯堂,况有金函玉匣藏。谁谓盖棺占定事,犹遗赫怒庇重冈。丹忱贯石茔俱古,赤电明心山亦苍。千载智愚都幻化,到来贤哲自洋洋。
醉太平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珊瑚挂瓢。黄金担樵。一枝一叶魂销。倩山妻绣描。霜浓艳潮。露晞艳焦。商声飒飒萧萧。恨宫声未调。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