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
剑
三
尺
青
青
古
太
阿
,
舞
风
斫
碎
一
川
波
。
长
桥
有
影
蛟
龙
惧
,
流
水
无
声
日
夜
磨
。
两
岸
带
烟
生
杀
气
,
五
更
弹
雨
和
渔
歌
。
秋
来
只
恐
西
风
恶
,
销
尽
锋
棱
恨
转
多
。
咏物
写水
情感
秋思
译文
三尺长的古太阿剑青光闪闪,舞动剑影能够斩破一川江河的波浪。
长桥下隐约的影子令蛟龙都感到恐惧,流水默默地流淌着,日夜不息地磨砺着剑刃。
两岸之间烟雾缭绕,似乎带有杀气,而五更时分,雨滴如弹般落下,与渔歌交织在一起。
秋天到来后,人们只担心西风的狂暴,因为这会使剑的锋刃渐渐消磨,心中的怨恨也越来越多。
赏析
这首诗名为《蒲剑》,是元代诗人贯云石所作。诗中以“三尺青青古太阿”起笔,形象地描绘了一把长剑,其锋利如同古代名剑太阿,舞动时仿佛能斩碎江面波涛。接下来,“长桥有影蛟龙惧,流水无声日夜磨”,通过写剑影让蛟龙畏惧,以及流水中的磨砺,展现出剑的威力与坚韧。“两岸带烟生杀气,五更弹雨和渔歌”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剑的肃杀之气,即使在清晨的宁静中,也能听到剑鸣与渔歌交织,暗示着剑与生活的微妙联系。最后,“秋来只恐西风恶,销尽锋棱恨转多”,表达了诗人对秋风可能侵蚀剑锋的担忧,流露出对时光流逝、锐气消减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剑为载体,寓言人生,既有壮志豪情,又含岁月沧桑之感,展现了元代文人墨客对于剑的崇尚与人生的深沉思考。
贯云石
35首
疏仙,酸斋。出身高昌回鹘畏吾人贵胄,祖父阿里海涯为元朝开国大将。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贯只哥,即以贯为姓。自号酸斋。初因父荫袭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让爵于弟,北上从姚燧学。仁宗时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不久称疾辞官,隐于杭州一带,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今人任讷将他的散曲与自号“甜斋”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