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山水
咏物
抒情
怀古
场景
离别

译文

雄雷悲鸣雌雷老去,云海之间镘沙之地无草生长。
尘土之深不接受紫檀风的影响,三寸芦苇中蕴含着奇妙的生命力。
微弱的声响逐渐出现却难以安歇,魑魅般的人物在梦中哭泣,猩猩也感到饥饿。
雄壮的声音如九漏之雪般锐利,酥油灯的火焰摇曳着在春风中熄灭。
神灵的妻子在夜晚传递着髑髅杯中的液体,倾泻如注,品尝过昆仑的饮品的她用其驱除腥气与血液。
紫气弥漫的云朵散去后,月亮照在地上显得荒凉。回到路途上的人烟稀少的地方时,喉咙间的声音回荡得更加漫长。

赏析

这首诗以奇特的意象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幅充满神秘与悲凉的场景。开篇“雄雷怨别雌雷老,云海镘沙地无草”两句,以雷声的离别与大地的荒凉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与哀伤的氛围。接着,“□尘不受紫檀风,三寸芦中元气巧”两句,通过对比尘土与紫檀风的不同感受,以及芦苇中的微妙生机,展现了自然界的复杂与和谐。“微声辚辚喘不栖,魑魅梦哭猩猩饥”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无形的声音赋予生命,同时借魑魅和猩猩的形象,暗示了内心的恐惧与不安。接下来,“壮声九漏雪如铁,酥灯燄冷春风灭”两句,通过壮丽的雪景和熄灭的酥灯,象征着力量的消逝与希望的破灭。“神妻夜传髑髅杯,倒解昆仑饮腥血”两句,以神灵与髑髅杯的联系,以及昆仑山的腥血,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的神秘与冲突。最后,“紫台云散月荒凉,归路人稀腔更长”两句,以紫台云散、月色荒凉的景象,以及稀少的归路和延长的腔调,表达了对孤独与失落的深刻反思。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寓意,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人生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洞察与思考,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贯云石

35首
疏仙,酸斋。出身高昌回鹘畏吾人贵胄,祖父阿里海涯为元朝开国大将。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贯只哥,即以贯为姓。自号酸斋。初因父荫袭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让爵于弟,北上从姚燧学。仁宗时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不久称疾辞官,隐于杭州一带,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今人任讷将他的散曲与自号“甜斋”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