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日
陪
越
州
元
相
燕
龟
山
寺
佳
晨
何
处
泛
花
游
,
丞
相
筵
开
水
上
头
。
双
影
旆
摇
山
雨
霁
,
一
声
歌
动
寺
云
秋
。
林
光
静
带
高
城
晚
,
湖
色
寒
分
半
槛
流
。
共
贺
万
家
逢
此
节
,
可
怜
风
物
似
荆
州
。
写景
节日
地点
写山
写水
秋节
重阳节
佳节
林光静写景
季节秋景
译文
美丽的早晨,我们在哪里泛舟游玩呢?丞相的宴会开始在水面上进行。
山雨过后,彩虹初现,双影旆(可能指旗帜)摇曳在湖面之上;一声歌声响起,寺庙的云仿佛也随着秋意而动。
林间的光影静谧地映照着高高的城墙,湖面的颜色被分隔成两半,一半流向了湖槛。
大家共同庆祝这个节日的到来,这美好的风景让我想起了荆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风景画面,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佳晨何处泛花游”一句,设定了一个美好的早晨,诗人似乎在寻找可以赏花游玩的地方,这里“花”可能是指秋天的菊花,也有可能只是自然界中其他开放的植物。这种开篇,就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接下来的“丞相筵开水上头”,则将场景转移到了丞相(高级官员)的宴席上,筵是古代野外宴会时铺在地上的草垫。这里的“水上头”可能指的是宴席设在水边,甚至有可能是在船上,这增添了一种浪漫和豪华的氛围。“双影旆摇山雨霁”中,“双影”指的是两只船相对而行时形成的倒影,而“旆”则是古代官员车马前导用的旗帜。这里结合了动态与静态,既有风吹过水面旗帜飘扬的生动场景,也有山间雨霁(即细雨后的清新气氛)的描绘。“一声歌动寺云秋”则是诗人在这美妙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一个声音、一首歌曲,就能让整个寺院和秋天的云彩都变得生动起来,这里“秋”字更深化了季节的氛围。“林光静带高城晚”一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林间的光线在晚上显得格外柔和,“高城晚”则是指日落之后城堡的轮廓在暮色中显现出来,这里表现了时间流转和空间静谧。“湖色寒分半槛流”则进一步描绘了水面的景象,湖水在秋天变得清冷,而且“半槛流”可能暗示着某种分界或是过渡的意象。最后,“共贺万家逢此节,可怜风物似荆州”两句,诗人在这里提到了对万家的庆贺,这里的“此节”可能指的是重阳节,即中国传统的九日节。然后他感慨地表达了对当前景象和历史上的某个地方(荆州)的相似之处,以及对于这些美好但终将逝去的事物的怜悯。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秋天的感受和对生活的享受,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丝对时光易逝的哀愁。
赵嘏
265首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猜您喜欢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九日同诸公殊俗之作
唐·马云奇
一人歌唱数人啼,拭泪相看意转迷。不见书传青海北,只知魂断陇山西。登高乍似云霄近,寓目仍惊草树低。菊酒何须频劝酌,自然心醉已如泥。
韶阳恭谒虞帝庙有赋(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南巡往日怜韶石,遍奏鸣琴六六峰。天阙自开双锦绣,翠华长驻一芙蓉。月明瑶瑟来双女,风起珠尘绕六龙。云里帝城蒲阪似,葱葱御气绛绡重。
登北高峰一首
宋·周紫芝
鼓楫去故里,携孥客东吴。湖山森照耀,鱼鸟相嬉娱。举目见两高,欲上徒嗟吁。人言不可往,无路登云衢。尽力贾馀勇,遂复酬宿逋。白鸟入苍烟,灭没在太虚。晓日沸晹谷,万川纳归墟。海.....
人日宴大明宫恩赐綵缕人胜应制
唐·李适
朱城待凤韶年至,碧殿疏龙淑气来。宝帐金屏人已帖,图花学鸟胜初裁。林香近接宜春苑,山翠遥添献寿杯。向夕凭高风景丽,天文垂耀象昭回。
端午偕补金小岩半樗山子光云守之观竞渡遂至海幢寺还过洋商肆楼登海珠寺炮台(其二)
清·李兆洛
浩荡珠江碧水湾,接连花地启禅关。一条果市人阗咽,百尺经楼佛空间。白足有贤思入社,青畦无数当看山。壁间小记题吾友,可惜斯游未及攀。
霜天晓角(其三)九日苏堤
宋·高观国
霜清水碧。冷浸红云湿。休说季伦锦帐,山南岸、更花密。露滴。空翠幂。两峰开霁色。不为浓妆一醉,西风帽、为谁侧。
南雄八景诗(其七)阴晴塔影
元·程文表
浮屠千尺起层层,半入虚无看不明。月转黄昏移石笋,露垂清晓滴金茎。孤棱直压花阴重,斗角横铺水面轻。几度攀缘临绝顶,倒身翻与地相平。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