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
竹
月
笼
翠
叶
秋
承
露
,
风
亚
繁
梢
暝
扫
烟
。
知
道
雪
霜
终
不
变
,
永
留
寒
色
在
庭
前
。
写景
咏物
秋天
寒露
赞美
咏竹
情感
田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庭院中的竹子景象。在这里,诗人通过精致的笔触,展现了自己对自然之美和生命不变的哲思。"月笼翠叶秋承露" 一句,表达了夜幕降临时,明亮的月光如同一层网笼,轻轻地笼罩在竹叶上,而那些翠绿的竹叶则在深秋之际接受着露水的滋润。这不仅描绘出了景物,也传达了一种清冷而又生机勃勃的情感。"风亚繁梢暝扫烟" 一句,通过“风亚”表达了微风轻拂的意境,而“繁梢”则形容竹枝的茂密。“暝扫烟”则是对暮色中竹影婆娑、如同烟雾缭绕的描写。诗人巧妙地运用这些景象,捕捉了秋风中的动态美和深邃意境。"知道雪霜终不变,永留寒色在庭前" 这两句,则是诗人的感慨。这里的“雪霜”指的是冬天的雪花和白霜,而“终不变”则表达了自然界中某些事物虽然经历四季更迭,但其本质却始终如一。“永留寒色在庭前”则是说诗人希望那份清冷而又坚定之美,能够长久地保留在自己的庭院里。这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恒久不变的一种向往。总体来看,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艺术风格。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杂诗三首(其一)
元·傅若金
植兰弥九畹,种菊被三径。幽芳固殊姿,馨德良可并。搴兰以为美,餐菊以资命。眷言理芜秽,恒使枝叶净。芜秽苦易侵,枝叶苦不盛。岂无桃与李,贵此谐野性。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