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首
犹
清
和
早
夏
宜
初
景
,
和
光
起
禁
城
。
祝
融
将
御
节
,
炎
帝
启
朱
明
。
日
送
残
花
晚
,
风
过
御
苑
清
。
郊
原
浮
麦
气
,
池
沼
发
荷
英
。
树
影
临
山
动
,
禽
飞
入
汉
轻
。
幸
逢
尧
禹
化
,
全
胜
谷
中
情
。
写景
夏天
咏物
抒情
赞美
荷花
郊原
池沼
译文
初夏的天气恰逢早春,温暖的阳光洒落在皇城中。
祝融(即火神)即将驾临天际掌管季节,炎帝也将迎来他照耀天下的时刻(这里以古代的神话形象来形容太阳的光辉)。
白天送走了残花,夜晚则有微风拂过皇宫的庭院,带来清新的气息。
郊外的平原上浮现出麦子的气息,池塘和沼泽中荷花盛开,展现出生命的活力。
山间的树影随着时间移动而摇曳,禽鸟在空中翱翔,似乎可以轻松飞入银河。
庆幸遇到尧和禹这样圣明的君主所创造的时代,这是比任何情感都要美好的时光。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早夏景色的诗,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赞美和对古圣帝王化育万物之德的颂扬。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与神话传说相结合,营造出一派生机勃勃、祥和宜人的夏日风光。"早夏宜初景,和光起禁城",开篇即以“早夏”为背景,描绘出一片宜人的初夏景色,并特别指出了“和光”从皇宫中升腾而起,这里的“禁城”暗示了帝都的繁华与庄严。"祝融将御节,炎帝启朱明"则是诗人引入神话元素,将自然现象与古代传说相结合。祝融和炎帝都是中国古代火神的称谓,这里用来指代太阳,表达了夏日阳光的炽热。"日送残花晚,风过御苑清"中,“日送残花”表现出时间流逝与生命消长的意境,而“风过御苑清”则是对皇家园囿中和煦微风的描绘,透露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清新的氛围。接下来的"郊原浮麦气,池沼发荷英"更是生动地展现了夏日田野与水域的景象。麦子成熟时的香气和荷花初放的美丽,共同构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早夏画卷。"树影临山动,禽飞入汉轻"则是对自然界中树木与飞鸟活动的细腻描写。诗人通过“树影”、“禽飞”,捕捉到了夏日景物的生动性和流动感。最后,“幸逢尧禹化,全胜谷中情”表达了诗人对古圣帝王如尧、禹等能顺应自然之道而化育万物的赞美,以及对这种理想状态下的满足与喜悦。"谷中情"则是指那种在大自然中获得的心灵满足和情感体验。总体来看,这首诗以其清新隽永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夏日的美好图景,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理想状态的深厚情感。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