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
紫
霄
人
不
至
入
关
忽
忽
重
逢
腊
,
数
折
梅
花
当
雪
看
。
多
病
每
思
庐
岳
切
,
避
人
犹
觉
故
乡
难
。
平
临
海
日
行
无
地
,
独
坐
虚
堂
夜
不
寒
。
意
内
久
悬
山
信
渺
,
峰
头
黄
叶
梦
中
乾
。
写景
咏物
写雪
思乡
情感
山水
节日
重逢
怀古
记梦
译文
在过关时偶然遇到了年末腊月(意指年末时节),几枝梅花在雪中显得格外耀眼。
身体多病常常思念庐岳(可能是指某座山或故乡的象征),虽然想要避开人群,但仍然觉得故乡是最难舍弃的。
眼前的大海仿佛与天边相连,无边无际,我独自坐在空旷的堂屋里,夜里的寒气却并不觉得冷。
内心长久地挂念着远方的山峦信息,似乎渺茫难以到达,而在梦中,山峰上的黄叶似乎已经干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等待友人紫霄的到来,却久候不至的内心感受与所见之景。首句“入关忽忽重逢腊”点明时间与地点,诗人似乎在长途跋涉后,于腊月之际再次踏入关内,心情复杂。接着“数折梅花当雪看”,以梅花映衬雪景,既展现了冬日的清冷之美,也暗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多病每思庐岳切”一句,透露出诗人因身体不适而更加怀念庐山,庐山在这里象征着诗人的精神寄托或理想之地,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紧接着“避人犹觉故乡难”,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即使在逃避人群时,也难以找到真正的归属感,流露出一种孤独与彷徨的情绪。“平临海日行无地”描绘了诗人面对浩瀚大海时的渺小感,仿佛自己与世界之间的距离被无限拉长,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助。“独坐虚堂夜不寒”则形成鲜明对比,夜晚的寒冷并未让诗人感到寒冷,或许是因为内心的温暖与坚定,使他能够在孤独中保持内心的平静。最后,“意内久悬山信渺,峰头黄叶梦中乾”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内心的牵挂与期待如同悬空的山峰,渺茫而遥远,只有在梦中才能寻得一丝慰藉。黄叶象征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短暂,通过梦境的描述,诗人试图在虚幻中寻找与友人的相聚,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切渴望与无奈。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等待友人过程中的复杂心境,以及对理想生活与真挚友谊的执着追求。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吟社递至诗卷足十四韵以答之为梅水村发也(其七)
宋·赵必?
子猷癖爱竹,无梦到香影。雪夜棹匆匆,未必有诗兴。
冬日同何似公伍国开有开暨仁伯弟定国安国侄驼山寻梅赋
明·李孙宸
昔曾京国看梅树,盘里疏条映雪清。一枝两枝移近案,四筵宾客酒同倾。尔时作客空相忆,梦魂几越驼山侧。驿使迢遥书寄稀,罗浮月冷无消息。自从休沐返林邱,赏心还逐旧同游。同游多住梅.....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山中冬夜
唐·张乔
寒叶风摇尽,空林鸟宿稀。涧冰妨鹿饮,山雪阻僧归。夜坐尘心定,长吟语力微。人间去多事,何处梦柴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