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怀
节日
秋节
重阳节
写景
怀古
抒情
咏物
写山
赞颂
友情

译文

第一句“相传重九日,燕集出郊坰。”可以翻译为:传说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纷纷出城到乡间野外去聚会。
第二句“咸结茱萸佩,兼娱菊蕊馨。”翻译成白话文为:大家都将茱萸系在身上作为佩饰,同时也欣赏着菊花散发出的香气。
第三句“执经怀谢石,赐宴忆江亭。”翻译成现代汉语为:手中拿着经书怀念着谢灵运所登的石头(谢石),在赐予的宴席上回忆起江边的亭子。
第四句“云物长应好,临风叹独醒。”翻译成白话文为: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景物总是那么美好,然而独自面对着风,不禁感叹自己独自清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何吾驺在辛巳年重阳节于驼山宴饮聚会的情景。诗中通过“相传重九日,燕集出郊坰”开篇,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即在重阳佳节,诗人与友人一同出游至郊外。接着,“咸结茱萸佩,兼娱菊蕊馨”两句,生动地展现了人们佩戴茱萸、赏玩菊花的习俗,既体现了节日的氛围,也寓意着对健康的祈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执经怀谢石,赐宴忆江亭”则进一步深化了场景,诗人手持经书,怀念古代文人雅士的风范,同时回忆起在江亭享受赐宴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最后,“云物长应好,临风叹独醒”两句,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抒发了诗人面对美景时的感慨,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自己孤独清醒状态的反思,蕴含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重阳节的风俗活动,还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的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与精神风貌。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咸阳逄卜师颜照磨
明·殷奎
故人已别十年过,衰鬓相逢半已皤。共挽客衣怜道路,又持使节傍关河。归来西掖清光近,坐对南山爽气多。庭下鸟啼人吏散,紫薇花发柰君何。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