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
流
亭
振
濯
尘
缨
奠
枕
流
,
桃
花
源
上
玉
溪
头
。
春
风
来
领
长
欢
伯
,
和
气
追
陪
独
醉
侯
。
童
子
只
知
除
害
马
,
庖
丁
原
不
见
全
牛
。
痴
仙
事
业
依
然
在
,
甚
识
人
閒
有
棘
猴
。
写景
咏物
怀古
抒情
桃花写景
春季写景
春天写物
童子形象
山水写景
名胜写景
译文
在溪流旁,洗去尘土的帽缨,躺在枕头上,仰望桃花源头那美丽的玉溪。
春风带着欢快的旋律到来,迎接我们的是长欢伯,而和煦的气氛则陪伴着独醉侯。
童子只知道如何除掉那些有害的马匹,而庖丁则从未见过完整的牛。
尽管痴迷于神仙的事业,但仍然存在认识上的差距,有些人甚至像棘猴一样难以理解。
赏析
这首元代耶律铸的《枕流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然的画面。首句“振濯尘缨奠枕流”暗示诗人洗去尘世烦恼,将心灵寄托于流水之上,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桃花源上玉溪头"则借用了桃花源的典故,表达诗人理想中的宁静之地就在眼前清澈的溪流旁。"春风来领长欢伯,和气追陪独醉侯"两句,春风被赋予了人格化,象征着温暖与欢乐,诗人仿佛与春风共度欢乐时光,享受独酌的乐趣,显示出其闲适自得的心态。"童子只知除害马,庖丁原不见全牛"引用庄子的寓言,表明诗人如庖丁解牛般技艺高超,能洞察事物本质而不被表象所迷惑,展现出超脱世俗的智慧。最后,“痴仙事业依然在,甚识人閒有棘猴”以“痴仙”自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坚守,认为即使在纷扰人间,仍有像棘猴一样的智者懂得欣赏这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枕流亭的景象和诗人的心境,展现了元代文人对隐逸生活和超凡智慧的追求。
猜您喜欢
奉荅木斋病起见怀二十韵
明·冯兰
海气明曙霞,湖光渺秋昊。十月木未霜,枫林景逾好。疏疏篱下花,寂寂涧边草。閒居田事休,委巷人迹少。东瞻牛屯峰,秀矗云之表。种梅已成蹊,中搆一亭小。谢公有好怀,藉此以终老。佳.....
玺庵为沈介轩赋
明·王越
扶桑叶老玉窝新,不似黄金箔上身。四壁有光留片月,一丝无罅入纤尘。醉酣柳絮天涯梦,香暖梅花帐底春。机事息来还自笑,白头多少未闲人。
莆田陈尉新作二轩于其廨舍寄题二首(其一)紫薇轩
宋·林希逸
双松厅上念先差,晚节渔翁谩叹嗟。试问归摩青玉笋,何如坐对紫薇花。
挽诗五首(其一)
明·周兰秀
三生石上指空弹,读罢《楞严》静里观。尘土何堪埋玉树,梨花小阁又春寒。
踏莎行·咏怀
清·吴琪
不愿为莺,何须似燕。也休派作鸳鸯伴。空山松雪半生宜,蒲团梦影随云便。鹤舞闲庭,香飞画卷。楞严读罢桐阴转。莲冠未解道人妆,羽衣新样梨花片。
梦游白云池(其二)
明·钟景星
碧玉空中驾紫云,江山何处更存真。落花满地惜文字,彩凤不来歌鸟频。
次韵题吕氏园馆
元·张雨
因向云间求二陆,西施浦口弄云沙。东风勒住螭头舫,微雨催开茧粟花。到处华房通曲密,旧时醉墨误欹斜。一声歌板银瓶侧,亦见玉童双髻鸦。
破山茶话
清·邵陵
山光潭影冷清晖,坐久新凉欲袭衣。忽漫推窗满庭月,六朝松老树阴稀。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