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
上
咏
物
分
得
橘
丹
实
离
离
间
碧
林
,
千
头
声
价
重
南
金
。
逾
淮
若
改
平
生
质
,
孤
负
当
年
作
颂
心
。
咏物
写实
赞美
写秋
情感
地点
水果
柑橘
译文
碧绿林中挂满红色果实,这果实的声名价值超过黄金之重。
一旦果实过了淮水便改变它平生的本质,辜负了当年写诗颂扬它的心意。
赏析
这首诗以橘为题,描绘了橘子在绿林间的鲜艳色彩与丰收之景,借物抒情,表达了对物性的感慨以及对过往岁月的追忆。首句“丹实离离间碧林”,以“丹实”指橘子的红色果实,“离离”形容果实繁密,与“碧林”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橘树的茂盛,也突出了橘子的诱人色泽。橘子在绿色的树林中显得格外醒目,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幅画卷。次句“千头声价重南金”,“千头”形容橘树果实众多,象征着丰收的喜悦。“声价”在这里指名声和价值,将橘子的名声与价值比作“南金”,即南方的黄金,强调其珍贵与高价值。这一句不仅赞美了橘子的经济价值,也暗含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后两句“逾淮若改平生质,孤负当年作颂心”,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这里“逾淮”可能是指跨越了某种界限或环境的变化,而“平生质”则指的是事物的本质或原有的状态。诗人通过假设橘子跨越了某个界限后,其本质或价值发生了改变,表达了对事物变化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无奈。最后一句“孤负当年作颂心”,则是说即使现在再想歌颂橘子的美好,也已经无法回到过去,表达了一种遗憾和追忆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橘子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自然、人生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猜您喜欢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谢送妃子园荔枝
宋·韩维
年年驿使走红尘,贡入骊宫色尚新。妃子园名犹未改,一笼丹实寄闲人。
日本绍明知客请赞
宋·释智愚
绍既明白,语不失宗。手头簸弄,金圈栗蓬。大唐国里无人会,又却乘流过海东。
杨梅坞
宋·董嗣杲
仙子遗丹满瑞峰,累累疑与荔枝同。金婆传种移根异,火齐烧空满坞红。鹤顶分丸凝晓露,猩唇结颗缀薰风。曩时若解包茆贡,一骑星驰入汉宫。
从二太史游香山寺十韵
明·于慎行
夙慕香山胜,振衣度石林。烟岚开上界,台殿倚层岑。地尽群峰合,天回四壁阴。松关旁翳日,杏阁仰扪参。树结菩提色,泉飞梵呗音。归云朱拱宿,閒鸟翠屏吟。涌塔名多宝,开田号布金。西.....
赠相者
宋·姚镛
眼白骨多屯,还能阅世人。空灵三寸舌,不疗一生贫。岁晚离骚国,天涯放逐臣。相过话人物,京洛尚风尘。
孤山
宋·谢翱
又冒晴丝向水涯,寒云冉冉护巾纱。能知绿鬓几回至,欲行黄冠此处家。已把掖垣等茅舍,不愁封禅对梅花。晚风吹袂过船去,看鹤上天冲碧霞。
东阿
清·爱新觉罗·弘历
毁贤誉不肖真舛,佞者其人周破胡。都道齐威并烹合,纳忠亦识损之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