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写景
写山
写水
夏至
动物
江鸟
山水

译文

“春去归何处,端居感岁华。”可以翻译为:“春天离去它归往何方,我静静地居住并对岁月有所感慨。”
“夏云生伏枕,江鸟下平沙。”的译文是:“夏日天空云起枕边生,江水上的鸟飞翔停歇于平缓的沙滩。”
“绿水当门住,青山绕郭斜。”这句的意思是:“门前是一片绿水长流,青山围绕城市倾斜延伸。”
“东邻前日过,已见石榴花。”的译文是:“东边的邻居前几天来过,已经看到石榴花开放了。”

赏析

这首《初夏》诗,由明代诗人蔡文范所作,描绘了初夏时节的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春去归何处”,以问句形式开篇,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感慨,引发读者对季节更替的思考。接着,“端居感岁华”一句,点明诗人独自静坐,感受时光流逝的思绪,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夏云生伏枕,江鸟下平沙”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夏日特有的景象。夏日云朵在枕边飘动,江上的飞鸟掠过平坦的沙滩,画面生动,富有动态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绿水当门住,青山绕郭斜”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美丽。门前是清澈的流水,环绕着的是连绵起伏的青山,这样的景色既清新又宁静,给人以心灵的慰藉。最后,“东邻前日过,已见石榴花”一句,以邻人来访,不经意间发现石榴花开为结语,不仅增添了生活气息,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活力。石榴花的盛开,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亮色。综上所述,《初夏》诗通过对初夏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佳作。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