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春天
咏物
节日
寒食节
写鸟
黄鹂
抒情
离别
送别

译文

三月里春光正好,人们还穿着夹衣,暖风吹过,云层轻笼,太阳缓缓移动。
杏园靠近桃花坞,寒食节与上巳节相接,人们纷纷前来欣赏春色。
芳草遍地,家家的景象被蛱蝶迷住了眼,每棵棠梨树树梢上都有黄鹂在歌唱。
几次想要一起享受春日之乐,但南浦那边已经是我归舟的归期所在了。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沈应的《将归山中留别李二公勉》描绘了春天三月的景色和诗人即将归山的心情。首句“三月风光尚夹衣”,点明了季节,虽已进入春季,但天气还不至于炎热,人们还穿着夹衣,体现出早春的温和。次句“暖云笼日午行迟”则通过“暖云”和“午行迟”形象地描绘出阳光透过云层的温暖和诗人行进的悠闲。“杏园却近桃花坞,寒食相兼上巳时”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意盎然的景象,杏花与桃花竞相开放,且正值寒食与上巳这两个传统节日,增添了节日的气氛。接下来,“芳草家家迷蛱蝶,棠梨树树转黄鹂”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春草丛中蝴蝶翩翩,棠梨树上黄鹂鸟婉转歌唱,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春景图。最后两句“几回欲共行春乐,南浦归舟已有期”表达了诗人对与朋友共享春光的期待以及即将归隐山中的决心,同时暗示了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计划。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热爱,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虎岩听竹
清·陈玉衡
虎岩名胜本天开,谁种琅玕引我来。为爱谈禅参玉版,却教送韵出花台。声疑风雨秋将半,梦到潇湘冷作回。惟有山僧饶雅趣,伴君洒落绝尘埃。
摸鱼子·春江送客,忆家园作
清·龚翔麟
怅西风、青帘白舫,横河催散瑶席。桐阴半阁飞觞罢,冷却玉玲珑石。芳岁隔。卧孙楚楼头、早又过寒食。家园春色。定砌绽丹芽,径抽碧笋,稚蝶采香湿。秦淮柳,惯折柔条千尺。露桥送尽行.....
浣溪沙(其三)过新津里
清末近现代初·袁克文
燕子重窥旧巷门,帘栊一抹黯离痕,画楼不似昔年春。月暗香沈人去久,尘飞云散梦来频,何堪掩涕转归轮。
灞陵衰柳
明·王恭
昨夜微霜落灞桥,数行官柳正萧萧。听莺坐处空残叶,系马门前有旧条。色借青娥双晚黛,声随急吹度寒蜩。秦山送别那堪折,应把离情寄玉箫。
舟溯胥江闻何太史迟予峡山(其二)
明·陈子壮
春山非一邱,春水岂同流。不谓临歧别,翻成选胜游。寄将黄翠雨,泛此白沙鸥。云鹄还相见,飞来最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