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湿
写景
抒情
写鸟
春天
写雨
写山
田园
读书

译文

长时间的雨让园林湿润,到处都能听到斑鸠的鸣声。
为了排解忧愁,我打开书卷阅读,为了避开潮湿,我点燃香火净化环境。
砌边的花因为缺乏阳光而显得有些瘦弱,归巢的鸟儿因为失去了同伴而显得孤独。
谁有办法驱散阴霾,推开通往日出的层层乌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蓟州公署,遭遇久雨不晴的情景下,内心情感与外在环境的交织。首句“积雨园林润”,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水滋润后的园林景象,生机勃勃,充满自然之美。接着,“鸣鸠处处闻”一句,通过远处的布谷鸟叫声,进一步渲染了雨后宁静而略带生机的氛围。“拨愁开卷读,避湿炷香焚”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在雨天的消遣方式——阅读和焚香,以此来排解内心的愁绪。这里的“开卷”不仅指打开书籍,也暗示了在雨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方式,而“炷香焚”则体现了古人对香道的热爱,以及借此寄托情感的习俗。“傍砌花应瘦,归巢鸟失群”描绘了雨水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花朵因雨水的持续而显得有些憔悴,鸟儿们也失去了往日成群结队的热闹。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反映了诗人对时局或个人境遇的担忧与感慨。最后,“闭阴谁有术,推日出层云”表达了诗人对于打破阴霾、迎来光明的渴望。这里的“闭阴”既指现实中的阴雨天气,也暗喻了心中的阴郁情绪,而“推日出层云”则是对摆脱困境、重见天日的向往,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生活挑战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体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猜您喜欢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广落花诗三十首(其十三)
明末清初·王夫之
乾净青莎一片阴,君无去此豢饥禽。人生自古皆惶恐,天下如今半绿林。曀日终风舟汎汎,水深河大雨淫淫。旧家枝叶同乡土,好听黄鹂作羽吟。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草色
清·爱新觉罗·弘历
一带裙腰幕地青,扶舆春色已形形。向阳远入烟光薄,傍渚平分水黛泠。谁道文章属桃李,几多生意罨轩軨。所欣在彼不在此,早见来牟绿满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