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子
端
午
蒙
邑
侯
张
潮
山
见
召
与
郡
博
朱
观
閒
春
元
黄
笔
阳
贡
元
邱
二
山
邑
幕
周
龙
山
同
宴
印
山
亭
赋
二
律
以
识
胜
游
云
(
其
二
)
剑
蒲
呈
绿
火
榴
红
,
佳
节
登
临
与
众
同
。
山
水
萦
回
图
画
里
,
宾
朋
笑
语
翠
微
中
。
悬
蒲
插
艾
从
今
俗
,
观
渡
哦
骚
慨
古
风
。
尊
酒
兴
阑
人
散
后
,
半
钩
新
月
照
晴
空
。
节日
写景
山水
抒情
端午佳节
写山
夏日
赞美
友情
词活动
译文
剑蒲(一种植物)呈现出绿色,火红的石榴树在节日中特别显眼,我和大家一起庆祝这个节日,并登上高处观赏。
在山水的环绕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在翠绿的山林中,宾客朋友们欢声笑语,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刻。
悬挂菖蒲、插上艾草,这是现在流行的习俗。观赏江河渡口,吟咏《离骚》,感叹古人的风范。
当酒宴的兴致渐渐消退,人们散去后,天空中悬挂着一钩新月,照在晴朗的天空上。
赏析
此诗描绘了端午佳节,诗人与友人在印山亭共聚一堂的场景。首句“剑蒲呈绿火榴红”以绿剑蒲与红榴花的鲜明色彩开篇,渲染出节日的热烈氛围。接着“佳节登临与众同”点明了时令与聚会的主题,表达了与众人共享节日之乐的情怀。“山水萦回图画里,宾朋笑语翠微中”两句,将自然美景与欢声笑语巧妙融合,展现了聚会的雅致与欢乐。随后,“悬蒲插艾从今俗,观渡哦骚慨古风”则通过传统习俗的描述,既体现了节日的文化传承,又流露出对古代文化的感慨。最后,“尊酒兴阑人散后,半钩新月照晴空”以酒尽人散、月挂天边的景象收尾,既描绘了聚会结束后的宁静,也寓意着美好时光虽短暂,但记忆永恒。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端午节庆的热闹与温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怀念。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