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夜
舟
行
邵
伯
湖
中
盛
夏
良
宵
浮
彩
鹢
,
湖
光
夜
气
颇
宜
人
。
风
穿
帘
幕
凉
侵
骨
,
月
布
琼
瑶
景
逼
真
。
何
处
棹
歌
芦
渚
外
,
谁
家
灯
火
柳
桥
滨
。
今
宵
应
作
游
仙
梦
,
忘
却
扁
舟
是
逐
臣
。
写景
夏天
抒情
写水
夜景
游子思乡
写船行
译文
在一个盛夏的夜晚,彩色的鹢鸟在湖面上漂浮,湖光与夜气相互交融,让人感到十分宜人。
风吹过帘幕,带来了凉意,深入骨髓;月亮洒下如琼瑶般的光辉,景色逼真得仿佛触手可及。
在哪片芦苇丛外传来棹歌声声?哪户人家在柳树旁的桥头点亮了灯火?
今夜我应当做一个游仙的梦,忘却自己其实是一个乘舟漂泊的臣子。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饶相的《夏夜舟行邵伯湖中》描绘了盛夏夜晚在邵伯湖上泛舟的情景,充满了诗意与宁静之美。首句“盛夏良宵浮彩鹢”,开篇即点出时令与场景,盛夏之夜,彩鹢(一种装饰华丽的船)在湖面上轻轻漂浮,营造出一幅静谧而华美的画面。接着“湖光夜气颇宜人”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时刻的喜爱之情,夜晚的湖面与空气都显得格外宜人。“风穿帘幕凉侵骨,月布琼瑶景逼真。”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清凉与月色的美丽。微风吹过,不仅穿透了船上的帘幕,也仿佛穿透了诗人的肌肤,带来一丝丝凉意。满天的月光如同铺满了珍珠的瑶台,将湖面装点得如梦似幻,景色逼真得仿佛触手可及。“何处棹歌芦渚外,谁家灯火柳桥滨。”这两句则通过远处的歌声和近处的灯火,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远处的芦苇丛中传来悠扬的歌声,而近处的柳桥边则闪烁着温暖的灯火,这些细节让整个画面更加丰富,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夜晚。最后,“今宵应作游仙梦,忘却扁舟是逐臣。”诗人在这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或许会陷入一种超脱现实的幻想之中,忘记了自己身在舟中,甚至忘记了自己曾被贬谪的身份,仿佛自己正置身于仙境,享受着难得的自由与宁静。整首诗通过对夏夜湖上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与艺术价值的佳作。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