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

)

写景
节日
村居
咏物
怀旧
情感
端午节
写景
物候

译文

季节更替的景物令人心生感慨,更易引发人的情感,枇杷已经熟透,雨后的空气也显得格外均匀。
如果能频繁地享用新酿的美酒,那用草料装满酒瓮也是值得的;对于旧衣物,即使需要重新缝补修补也毫无关系。
门口插上了艾枝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粽子用菰叶包裹着送给邻居。
村子里的今天地面泥泞,又有谁能像我询问奇字(可能是指学问或谜题)一样来问我呢?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凌云翰的诗《己未端四复初以村居述怀及午日书事见示因次其韵(其二)》描绘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感受和端午节的风俗记忆。首句“节物惊心易感人”表达了季节变换引发的情感波动,暗示时光流转对人心的触动。接着,“枇杷黄熟雨初匀”描绘了黄熟的枇杷在初夏雨后显得格外诱人,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恬静与美好。诗人通过“新醪若得频刍瓮,旧服何妨重补纫”两句,表达了对淳朴生活的怀念和对传统手艺的尊重,即使生活简朴,也能自得其乐。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也被提及,“门插艾枝成故事,粽包菰叶送比邻”,艾枝插门寓意避邪,粽子互赠则体现了邻里之间的和睦与亲情。最后,“村居此日方泥泞,奇字谁能问子云”以村居环境的泥泞和知识求索的不易,寓言了生活的艰辛与求知的不易,暗含着诗人对学问的向往和对知识传承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乡村生活的独特体验和对传统文化的深沉思考。

凌云翰

797首
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